深部感染真菌课件_2

深部感染真菌课件_2

ID:19501723

大小:13.97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8-10-02

深部感染真菌课件_2_第1页
深部感染真菌课件_2_第2页
深部感染真菌课件_2_第3页
深部感染真菌课件_2_第4页
深部感染真菌课件_2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部感染真菌课件_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十四章 深部感染真菌刘文恩深部感染真菌深部感染真菌是指能侵袭深部组织和内脏及全身的真菌,主要有假丝酵母菌、隐球菌、曲霉、毛霉、组织胞浆菌和卡氏肺孢菌等,其中以隐球菌感染较常见。组织胞浆菌为二相性真菌,假丝酵母菌、曲霉菌、毛霉菌和卡氏肺孢菌等为条件致病性真菌,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引起机体致病。假丝酵母菌属假丝酵母菌(Candida),俗称念珠菌,生物学分类为半知菌亚门、半知菌纲、隐球菌目、假丝酵母菌属。本属菌有81个种,其中有11种对人有致病性,其中以白假丝酵母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白假丝酵母菌临床意义:可引起女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外阴炎、念珠菌龟头炎、包皮炎鹅口疮等。生物学特征:白假丝酵母

2、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6μm。革兰阳性,着色不均匀。出芽方式繁殖,在组织内可见芽生孢子、假菌丝,在玉米粉培养基中可产生假菌丝和厚膜孢子。白假丝酵母菌微生物检验一、标本直接检查二、分离培养鉴定三、药物敏感试验四、抗体检测五、动物试验分离培养及鉴定菌落特征:标本沙氏培养基上25℃或37℃培养1~4d后,培养基表面可出现奶油色类酵母型菌落。镜检可见假菌丝和芽生孢子。鉴定试验:芽管形成试验,厚膜孢子形成试验,糖同化或发酵试验,产色培养基鉴定沙氏斜面血平板返回芽管形成试验返回产色培养基返回热带假丝酵母菌直接显微镜检查将标本作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观察革兰阳性的假丝酵母菌。分离培养与鉴定标本沙氏培养

3、基上形成色暗而干燥的菌落取菌落作TZC反应取菌落作糖发酵或同化试验。芽管形成较迟(血清中6h以上),不形成厚膜孢子、动物试验阴性隐球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体表、口腔和肠道中。生物学特性:在组织中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一般在4~6μm,外周有宽厚荚膜,荚膜较菌体大1~3倍,折光性强,一般染色法不易着色而难以发现而得名。常采用墨汁负染色法,在黑色背景下可镜检到透亮菌体和宽厚荚膜,非致病性隐球菌无荚膜。新生隐球菌(墨汁负染色)隐球菌微生物检验直接镜检:用病人脑脊液作墨汁负染色检查是诊断隐球菌脑膜炎最简便、快速之方法。抗原检测:用免疫学方法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特异性抗原,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规诊

4、断方法,其中以乳胶凝集试验最为常用,此法简便、快速。核酸检测、药物敏感试验、抗体检测。分离培养:将标本接种在沙氏培养基上,病原性隐球菌在25℃和37℃孵育的可生长,而非病原性隐球菌在37℃时不生长。培养2~5d后观察菌落形态特点,并取菌落作印度墨汁负染色镜检。新生隐球菌菌落新生隐球菌微生物鉴定1.酚氧化酶试验:将菌接种L-多巴枸橼酸铁和咖啡酸培养基中,培养2~5d,新生隐球菌呈棕黑色菌落。用已知新生隐球菌和浅白隐球菌分别作阳性和阴性对照。2.脲酶试验:新生隐球菌能产生脲酶,可分解尿素琼脂培养基的尿素形成NH4和CO2,使培养基pH升高,培养基由黄色变为粉红色。白假丝酵母菌则为阴性。3.糖同

5、化及发酵试验:新生隐球菌能同化葡萄糖、半乳糖、蔗糖和肌醇,但不能发酵糖类、不同化硝酸盐。非致病性隐球菌则不能同化肌醇。曲霉菌曲霉菌是条件致病菌,人体对其有极强免疫力,只有在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才能致病。曲霉可引起呼吸系统曲霉病;全身性曲霉病;曲霉可产生毒素引起机体食物中毒;致癌作用。曲霉微生物检验直接显微镜检查取痰液等被检材料涂于载玻片上,在镜下可见分枝的菌丝、较粗的分生孢子头,顶端膨大形成顶囊,顶囊上有小梗,小梗上有许多小分生孢子。抗原检测、抗体检测、药敏试验、皮肤试验。分离培养与鉴定:标本接种沙氏琼脂,室温培养后菌落形成快,呈毛状,一般为黄绿色。将菌落涂片镜检可见特征性的分子孢子头和足细

6、胞。根据不同的曲霉的形态和菌落特征确定菌种。曲霉结构图返回烟曲霉菌落烟曲霉,光镜X400黄曲霉菌落黄曲霉,光镜X200黑曲霉菌落黑曲霉,光镜X200土曲霉菌落土曲霉,光镜X200构巢曲霉菌落构巢曲霉,光镜X400杂色曲霉菌落杂色曲霉,光镜X400返回组织胞浆菌属有两个种:荚膜组织胞浆菌、组织孢浆菌的杜波变种。本菌传染性极大,主要侵犯网状内皮系统,有时也可由血行播散而侵犯全身各脏器。组织胞浆菌是一种双相型真菌,在25℃培养时呈典型菌丝体,在37℃培养时为酵母型,位于细胞内或外。微生物检验1.直接显微镜检查 应涂片染色后检查。痰液等标本:涂片后先用甲醇固定10min,再用姬姆萨染色镜检。皮损、

7、脓液等标本:用20%KOH涂片后镜检2.抗原检测、药物敏感试验、抗体检测3.分离培养与鉴定①标本含抗生素的沙氏培养基25℃培养,生长缓慢,有时需4~6周才开始生长,逐渐形成白色至棕色绒毛状菌落。②转种于血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很快形成酵母型菌落。③培养物显微镜特征:25℃沙氏培养,可以发现特征性的大分生孢子,但初代培养不典型,继代培养可有典型大分生孢子。④鉴定: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并作脲酶试验和明胶液化试验。荚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