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真菌感染课件

深部真菌感染课件

ID:20332754

大小:12.50 MB

页数:84页

时间:2018-10-12

深部真菌感染课件_第1页
深部真菌感染课件_第2页
深部真菌感染课件_第3页
深部真菌感染课件_第4页
深部真菌感染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部真菌感染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肺部真菌感染北京儿童医院赵顺英江载芳概述真菌是一类真核细胞微生物,根据形态,可将真菌分为单细胞类和多细胞类。单细胞类真菌:为卵圆形或圆形,以出芽方式增殖,不具有有性生殖孢子,革蓝氏染色阴性。有念珠菌属和新型隐球菌。多细胞类真菌:属霉菌组,由菌丝和孢子组成,主要有曲霉菌属和毛霉菌属两大类。儿科常见真菌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曲霉菌分为18个群132个种和18个变种,绝大多数为非致病菌。已报道引起人类致病者有以下几种: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构巢曲霉等,其中以烟曲霉最常见。感染途径本病为外源性感染。主要是吸入大量曲霉菌孢子引起。再侵入血流播散至全身各器官,发生播散性曲霉菌病。其次是皮肤创伤性

2、接种。曲霉菌感染表现形式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寄生性肺曲霉菌病三种形式之间可相互转化。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定义:肺组织存在曲霉菌。病程:分急性和慢性。病程在1个月之内为急性肺曲霉菌病;病程超过1个月为慢性肺曲霉菌病。在各种曲霉病中,可为单一感染,也可两种以上曲霉合并感染。较严重的病例,常伴有细菌、病毒以及其他真菌感染。我们病例有与绿脓混合感染;烟曲霉和土曲霉合并感染.发病机制曲霉菌菌丝由中性粒细胞吞噬,孢子由巨噬细胞吞噬。菌丝和孢子以及毒素诱发机体:炎症脓肿、坏死急性阶段肉芽肿形成:慢性阶段这些表现可相互交叉,决定了临床和影像学的表现。病理表现急性:肺组织坏死、炎细胞浸润、血管

3、受累,肺组织和血管有菌丝存在。慢性:肺组织坏死、炎细胞浸润、肉芽肿,与结核病和其他肉芽肿性疾病相似。***慢性肺曲霉菌病特点为肺组织损伤显著,但曲霉菌成分仅少量,或菌丝发生变型,故称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容易漏诊。我们有1例肺病理漏诊。病理表现急性:肺组织坏死、炎细胞浸润、血管受累,肺组织和血管有菌丝存在。慢性:肺组织坏死、炎细胞浸润、肉芽肿,与结核病和其他肉芽肿性疾病相似。***慢性肺曲霉菌病特点为肺组织损伤显著,但曲霉菌成分仅少量,或菌丝发生变型,故称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容易漏诊。我们有1例肺病理漏诊。免疫功能状态和基础疾病急性和慢性肺部曲霉菌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状态和基础疾病有关。国外文

4、献报道一些急性和慢性肺部曲霉菌病患者,尤其是慢性患者,他们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中性粒细胞数量正常、病前无基础疾病史者,其中包括2例儿童。我们的病例有基础疾病史、多数免疫检查正常.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病变广泛或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肺部可出现湿性罗音。急性者症状呈持续性;慢性者症状可持续,也可间断。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相似。影像学表现(1)急性肺部曲霉菌病为:早期表现:多发或单发小炎性结节双肺弥漫性实变影、云絮影、斑片影。也可出现多发空洞,有时空洞内可见高密度阴影(似曲霉菌球)。影像学表现(2)慢性肺部曲霉菌病(根据我们的病例总结)早期表现:多发或单发小炎性

5、结节。共同表现:大叶实变伴胸膜肥厚,实变区内有空洞(故又称慢性坏死性肺曲霉菌病)。可有“晕轮征”。进展时:双肺实变,甚至多叶实变。空洞内可见高密度阴影(似曲霉菌球),偶尔在高密度阴影内还可见到许多类似钙化阴影,此征仅见于曲霉菌感染。Figure3Figure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和CRP升高。病原学检查镜检:直接镜检:(痰液等标本加几滴10%氢氧化钾处理后)见到特征性的曲霉菌菌丝。染色镜检:痰液等标本,PAS染色后曲霉菌菌丝更清楚。肺组织HE或PAS染色可发现菌丝。培养:正常人上呼吸道可有曲霉菌的一过性定植,一次痰液培养阳性不能诊断,多种途径或多次分离出同一菌种,才有诊断意

6、义。病理表现急性:肺组织坏死、炎细胞浸润、血管受累,肺组织和血管有菌丝存在。慢性:肺组织坏死、炎细胞浸润、肉芽肿,与结核病和其他肉芽肿性疾病相似。***慢性肺曲霉菌病特点为肺组织损伤显著,但曲霉菌成分仅少量,或菌丝发生变型,故称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容易漏诊。我们有1例肺病理漏诊。诊断肺组织中发现曲霉菌成分,组织培养有曲霉菌生长,确诊;2次以上痰液培养发现曲霉菌生长;或痰液、BALF或其他部位标本同时培养均有曲霉菌生长,除外其他感染,抗曲霉菌治疗有效,临床诊断;若病人存在肺曲霉菌感染的诱因,临床和影像表现典型,抗曲霉菌治疗有效,可疑诊断。预后急性恶化为播散性曲霉菌病。慢性肺曲霉菌病进展缓慢,

7、最后波及到整个肺或双肺、纵隔、胸壁等。也可转化为急性曲霉菌肺炎,引起播散性曲霉菌病。隐球菌肺炎隐球菌属包括17种和8个变种。致病菌主要是新型隐球菌,其他还有浅黄隐球菌、浅白隐球菌和罗伦隐球菌等,但很少见。感染途径(1)吸入空气中的孢子,此为主要的途径,隐球菌孢子到达肺部引起肺部感染,继而播至全身。(2)创伤性皮肤接种。(3)摄入带菌的食物,经肠道播散至全身引起感染。新生隐球菌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抑制者,但也可发生在免疫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