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我的家初一(3)李晓凡

南通我的家初一(3)李晓凡

ID:19882792

大小:1.30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07

南通我的家初一(3)李晓凡_第1页
南通我的家初一(3)李晓凡_第2页
南通我的家初一(3)李晓凡_第3页
南通我的家初一(3)李晓凡_第4页
南通我的家初一(3)李晓凡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通我的家初一(3)李晓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通我的家编辑:李晓凡目录风光篇名人篇民俗篇小吃篇壮丽清秀风光篇濠河环绕南通老城区,形如葫芦,宛如珠链,被誉为南通城的“翡翠项链”。濠河原为古护城河,史载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筑城即有河。现周长10公里,水面1080亩,水面最宽处215米,最窄处仅10米,是国内保留最为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护城河。距今有千余年的历史,是国内仅存的四条古护城河之一。濠河水清如镜,自然风光优美,拥有江鸥、野鸭、鱼鹰等自然生态群落。风光篇狼山位于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南

2、临长江、山水相依,通称五山。狼山居其中,海拔106.94米,最为峻拔挺秀,文物古迹众多,相传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又传因山形似狼而得名。北宋淳化年间(990~994年)州牧杨钧觉得狼山之名不雅,便改狼山为琅山,后又因山上的岩石多呈紫色,故后人又称之为紫琅山,南通市因而也得了“紫琅”这个雅致的别称。名人篇赵丹,原名赵凤翱,原籍山东肥城人,1915年生于江苏南通,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少时受家庭熏陶,酷爱艺术。中学时代,曾与好友顾而已、钱千里、朱今明等组织“小小剧社”,演出过一些进步话剧。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

3、专科学校,学习国画,专攻山水。其间参加了美专剧团、新地剧社和拓声剧社,并积极参与“左翼剧联”的活动,改名“赵丹”,深入工厂、市井、学校,演出抗日救亡剧目。1932年被明星影片公司著名导演李萍倩看中,在无声片《琵琶春怨》中扮演一纨跨子弟,从此成为明星影片公司的基本演员。李菊的身上有一种霸气,一种王者风范,就似当年的邓亚萍一样。从她7岁拿起球拍后,就在同龄人当中显得与众不同。球坛经历:7岁开始练乒乓球,1986年进少体校,1990年进江苏省队,1991年入选国家青年队,1992年入选国家队,2001年退役,

4、2003年复出。技术特点:右手横握球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正反手均能拉弧圈球,而且有高质量的旋转和速度,反手还能发力弹击。所获荣誉:1995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亚军;第3届城运会,女团冠军南京队主力,与杨影合作,夺得女子双打冠军1996第13届亚洲杯女团冠军等。名人篇张 謇1894年,南通人张謇考中状元,当上翰林院修撰,鉴于甲午战败,国事日非,为了实现“救贫”“塞漏”的抱负,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1895年,张謇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

5、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以后,又陆续在崇明外沙(今启东)久隆镇创办了大生二厂,在海门创办了大生三厂,在城南创办了大生副厂。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他:“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1902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 —通州师范学校,接着,于1905年创建了我国第一座民办博物苑,1907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190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1912年创办了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后来,农、医,纺三所学校合并成为南通学院。与此同时和稍后,还兴办了

6、各种中、初级职业学校,短期讲习班和特殊教育事业。民俗篇一、民居格局南通城区民居,较典型的格局是有大门堂,内设大门、二门。门堂中青砖铺地,里为小天井,小天井两边有提闼门。有钱人家的照壁正对大门,一般市民家大门对面没有照壁。有的人家还在住宅周围建火墙、火巷,并将围墙加高,与邻家隔绝。人在大门外看不见住宅内的建筑,须拐三门(大门、二门、提闼门)方可进入宅内。住宅有“一进三堂”、“一进五堂”之分。房屋纵深有“五架梁”、“七架梁”和“九架梁”之别。“三堂”即敞厅、穿堂、正屋(南通俗称“正埭”);“五堂”则加上敞厅

7、对面的朝北屋和正屋后面的后屋。敞厅建筑最宽阔,三间大厅,不住人,是招待宾客场所。穿堂进身狭,一排三间,多隔层,两边房屋有时住人,但非正式房间。正屋三间隔开,东边为上房,西边为下房,有的还建亭子间、套房,正屋正中悬挂神轴,是一家最神圣的地方。婚、丧、喜、庆之时,三堂通开,显得十分气派。从大门到正屋,这是南通民居主建筑的格式,有的宽阔,有的狭小。南通民居从来不以正南方向定位,而是偏东南15度。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寺庙、官衙才能正南,民居则不可。其实,这是因为南通临江近海,属海洋性气候,春夏多东南风,秋冬多西北

8、风,祖先经过长期的观察与实践,从本地气候变化的实际出发,认定建筑民居以正南偏东15度为最佳方位民俗篇二、民风民俗启海人的避讳语:启海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愿说出犯忌的话,常常用一些其他委婉和吉利的话来替代。启海人特别回避“死”这个字,实际生活中死了人说成“人喜了”、“人老了”,小孩夭折说成“跑脱了”,把办丧事说成是“白马肉”。其次回避“贼”是小偷,名声不好;“蚀”是做生意亏本,赚不了钱。而这两个字启海人都把它读成“十”,所以由此延伸,“十大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