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阅读”中进行资源整合利用

在“比较阅读”中进行资源整合利用

ID:19993461

大小:2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在“比较阅读”中进行资源整合利用_第1页
在“比较阅读”中进行资源整合利用_第2页
在“比较阅读”中进行资源整合利用_第3页
在“比较阅读”中进行资源整合利用_第4页
在“比较阅读”中进行资源整合利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比较阅读”中进行资源整合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比较阅读”中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姓名:张银玲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邮编:710089电话:13892807534电子邮箱:292418732@qq.com内容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良好的阅读方法不可小觑。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总结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比较阅读”教学法,可以达到资源的整合利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本文仅从如何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较阅读”法,达到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方面来谈自己的认识。关键词:语文教学比较阅读资源整合利用正文: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教学尤其如此。要让学生学好语文,良好的阅读方法不可小觑。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总结出,在语文

2、教学活动中通过“比较阅读”,以期达到资源的优化整合。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人们研究问题了解世界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所谓比较阅读教学法,就是把两篇或两篇以上相应的文章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对课程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利用,找出其中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鉴别,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细读课本,我们发现课文之间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存在着某种联系,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教学法,对课程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利用,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3、如何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较阅读”法:一、同一单元内进行比较,如:同一单元内容大体相同,写法大致相似的两篇课文比较;同一单元体裁相同的几篇课文思想内容和手法异同的比较;同一单元体裁相同的两篇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的比较等等。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单元教学更强调资源的整合与生成。1、同一单元内容大体相同,写法大致相似的两篇课文比较: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

4、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在学习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可以进行对比鉴赏。二者共同点:它们写于大致相同的年代,同属于描写文或艺术散文,既有精彩的写景又有恰当的抒情,在语言表达堪称娴熟圆满,炉火纯青,是当之无愧的教学范文。不同点:写景上《荷》描写的是幽暗情境中的非常态的景物

5、,如“(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它们绝非景物原状本色的真实再现,如同梦幻一般奇妙;《故》则直观景物,直述印象,如“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完全是本色的,与寻常所见并无二致。抒情上:朱自清有意隐匿自我,情意世界是朦胧封闭的,开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和随后“现在都可以不理”,有开端并无中继,忧愁、烦躁的情绪才现端倪便不复详说,往下转移视线,转换注意力,转为对景物的悉心观察和描写上。尽管人们说《荷》抒发了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之情,那只是推测,并不见诸文字

6、,此时此地的他是深掩情感的。可是这里的深掩、含蓄并不意味着文中富有深意或玄理,《荷》的特色在于写景而非抒情,写景精彩传神,抒情写意平平常常。《故》则是直线式的直抒胸臆,浓烈的欣喜欢快和悲哀之情溢于言表,作者急于与读者沟通心灵,热切地袒露自己的胸怀,情意世界是开放的、明朗的、温暖的。如结尾“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二、超越单元界限的比较,如:不同作家不同体裁文章的比较;不同作家内容大体相同课文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文章的比较等等。1、不同作家不同体裁文章的比较阅读贾谊的《过秦论》和苏洵的《六国论》都写得气势恢弘,辞采飞扬,是千

7、古吟诵的名篇,将它们作一番比较是不无裨益的。(1)论点方式的比较:两文都旗帜鲜明、观点明确,但提出论点的方式不同。《过秦论》的前四段引述史实,最后一句才归结出全文的论点;《六国论》却是开宗明义,篇首即提出全文的论点。前者如渠成即水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句收束全文,干净利索;后者似高屋而建瓴,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抓住症结,启开议论。(2)议论方式的比较:两文都议论充分、论证有力,但议论方式各有特点。从全文来看,《过秦论》是以叙为议,述中析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