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的思考

对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的思考

ID:20182455

大小:55.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1

对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的思考_第1页
对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的思考_第2页
对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的思考_第3页
对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的思考[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简单、直接、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运用提问,使提问兼具启发性与针对性、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在知识关键处提出问题,才能达到课堂提问的效果,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匕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提问;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

2、)20-0092-01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在教学内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由于数学考量的内容更多的是运算,因而更具有思维性和实践操作性,要求学生多提问、多思考。提问在数学课堂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的存在与否关系到整体的教学质量。良性的课堂提问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入认识问题,理解知识。教师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的兴趣,促进其思维发展,为课堂教学增添生机与活力。一、课堂提问应兼具启发性与针对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只有提问的内容与学生的思维模式特征以及智力发展

3、水平相一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课堂提问主张由易到?y、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启发学生思考。若教师提出的问题太简单、那提问就没有太大的意义;若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创。因此,兼具启发性与针对性的有效提问才是教学的目标。比如,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先写出一道整数加减的练习“533+36=”,然后将其变形为“5.33+3.6:”和“53.3+0.36=”。此时,教师提问:“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区别在哪里,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得出的结果有什么区别?大家试着在草稿本上计算一下,做完后认真思考老师的问题,并谈谈自己的

4、感受。”在该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采用复习旧知引出新知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行思考并计算,促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旧知接受新知学习。二、课堂提问应符合学生心理认知水平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应该与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相吻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效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处于适度紧张的状态中,而过于困难或过于简单的问题则无法做到这点。比如,在练习中,学生常常会有疑惑:①公因数和互素数怎样计算?②异分母分数加减如何计算?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何推导应用?以上三个问题均为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但由于问题过于抽象,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愿意深入思考,往往坐等教师讲解

5、。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问题改为①自然数、素数、偶数、因数之间有哪些关联?它们的关系用集合圈应如何表示?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可直接加减而异分母分数不能,异分母分数如何才能进行加减?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如何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该教学案例中,教师发现问题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心理认知水平相[71;配,学生的主动性将得到激发,学生处在解决问题的学习情境中,避免无效提问或低效提问造成的尴尬局三、课堂提问应在知识关键处提出课堂的提问应在课堂新旧知识

6、学习的连接处提出。旧知与新知存在紧密的联系,充分掌握旧知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新知,在新旧知识连接处进行提问,可以扩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比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将其与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对比,它们有什么异同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什么关系?怎样将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应该如何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旧引新,为学生厘清逻辑思路,激发其求知欲望。又比如,教学“小数乘整数”时,教师提问:“整数乘整数以及小数

7、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异同点?”学生经过认真研究后,得出“整数相乘,不需添加小数点;小数乘整数,结果需要标小数点”。通过在计算教学中进行对比提向,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整数、小数之间的计算法则,进而深入发展自身认知结构。课堂提问是教学实践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巧妙地课堂提问可以燃起学生的智慧火花。因此,教师应该用好每次课堂的提问环节,将问题精心设置于关键处,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将问题设计得合乎情理又具有启发性与针对性,从整体上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责编韦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