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和副伤寒

ID:20262737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1

伤寒和副伤寒_第1页
伤寒和副伤寒_第2页
伤寒和副伤寒_第3页
伤寒和副伤寒_第4页
伤寒和副伤寒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寒和副伤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伤寒及副伤寒(TyphoidFeverandParatyphoidFever)概述(Introduction)定义(definition)中医学中,伤寒顾名思义指为寒所伤所导致的一系列症侯群,包括了西医学一系列有畏寒发热症状的疾病。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疾病----伤寒(typhoidfever)及副伤寒,发热虽然是其临床特点之一,但是指由伤寒杆菌(salmonellatyphi,styphi)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一系列急性肠道传染病。历史(history)伤寒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现考证可能属“伤寒论”中缓脉型伤寒。西医学的发展扎根于实证主义,其发展具有较好的续贯性。1659年,英国

2、内科医生ThomasWillis首先描述具有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少数病例可并发肠出血和肠穿孔等临床特征的疾病,称之为typhoidfever。1873英国内科医生WilliamBudd阐明了伤寒的发病本质,认识到它的传染性,基本病理变化是小肠淋巴组织的增生、坏死,并提出一系列预防措施。病原学(Etiology)1877年几乎同时由德国细菌学家KarlJosephEberth,45,和RobertKoch从伤寒病人粪便中分离出一种短小、有鞭毛、能运动杆菌,1884年德国细菌学家GeorgT.A.Gaffky年进一步证实是伤寒的致病菌。美国微生物学家cartne

3、rn在患有伤寒小鼠粪便中分离出鼠伤寒杆菌。1885年美国病理学家及兽医DanielE.Salmond.在美国猪霍乱流行时分离到猪霍乱杆菌,由于他的贡献大,1913学术界规定将所有可运动的、有鞭毛、相似生物学结构和血清型反应肠杆菌(enterobacteria),命名为沙门菌。沙门菌属是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按照O抗原(菌体抗原)的成分可分50个群,按照H抗原(鞭毛抗原)成分进行血清学分型,目前有2000以上血清型。对人类致病的有6个群及其代表菌属。可通过食物污染导致对人类和热血动物发生胃肠炎、肠热症、败血症等。胃肠炎:甲型副伤寒杆菌---副伤寒丙(其他沙门菌)肠热症:伤寒杆菌、甲、乙、丙型副伤

4、寒杆菌----伤寒、副伤寒甲、乙、丙败血症:副伤寒杆菌C(脓毒血症,迁徙性脓肿)(肺炎型:鼠伤寒沙门菌等)形态学(morphologiccharacteristics)伤寒杆菌属沙门氏菌D群,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长2-3微米,宽0.6微米,菌体周围有鞭毛,无夹膜,能运动在普通培养基上容易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上更容易生长(了解)抗原构造(antigeniccharacteristics)菌体抗原“O”,H抗原对辅助诊断有意义,含有Vi抗原的菌株在体内有抗吞噬和抗溶菌作用,Vi抗原抗体检测有助于伤寒慢性带菌者进行调查,对之可进行噬菌体分型,用于了解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生存能力:伤寒杆菌在自然界

5、中抵抗力很强,耐低温,在水面中可存活1-3周,在粪便中可存活1-2月,在牛奶、肉类、蛋类中可生存数月,对阳光、热、干燥、及酸敏感,阳光直射数小时死亡,60度水中10余分钟或煮沸可灭菌。流行病学(Epidemioligy)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病菌随粪便排出体外,也可经小便排出体外,患者自潜伏期末就可以从粪便中排菌,在病程3-4周时传染性最强,仍有半数病人在进入恢复期2周内排菌,持续排菌3个月以上,我们称之为慢性带菌者,2-5%的病人成为慢性带菌者,(typhoidmarry举例说明)慢性带菌者是伤寒散发流行的重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病菌从大小便中排出后,可以经过污染的

6、手、餐具、饮料、食物、苍蝇及蟑螂传播。日常生活接触可引起散发流行,暴发流行往往是水源受污染的结果。3.易感人群儿童及青壮年发病较多,老年人少见。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2%的病人可再次得病。流行特征地区:温带和热带居多。季节:夏秋季,卫生条件差的温带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伤寒杆菌随饮食入胃,大部分被胃酸杀灭,残存的细菌进入小肠,肠道内呈碱性,其中有胆汁和营养物质,有利于细菌的生存、繁殖。细菌在小肠上段侵入粘膜上皮细胞,或侵入粘膜下层被巨噬细胞吞噬,在细胞内繁殖,并经淋巴管入小肠肠壁的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等处继续繁殖,并导致肠道淋巴组织T细胞致敏,淋巴组织增

7、生。后经门静脉或胸导管入血,24-72小时形成初次菌血症,此阶段患者不出现症状,如果机体免疫力较强,可将细菌杀灭而不发病。如果机体免疫力差,细菌随血流进入全身各脏器,如肝脏、脾脏、胆囊、骨髓、及淋巴组织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继续大量繁殖。在胆囊内细菌繁殖比较旺盛,第2、3病周,大量细菌经胆汁排入肠道,致敏的肠道淋巴组织发生剧烈的IV型变态反应,淋巴组织发生坏死,坏死组织脱落后形成肠壁溃疡。在次期菌血症以前的时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