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评〈经济行为与道德情操〉-uschoolnet

析评〈经济行为与道德情操〉-uschoolnet

ID:20291012

大小:98.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12

析评〈经济行为与道德情操〉-uschoolnet_第1页
析评〈经济行为与道德情操〉-uschoolnet_第2页
析评〈经济行为与道德情操〉-uschoolnet_第3页
析评〈经济行为与道德情操〉-uschoolnet_第4页
析评〈经济行为与道德情操〉-uschoolnet_第5页
资源描述:

《析评〈经济行为与道德情操〉-uschoolne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讀書心得〈土地倫理〉蔡牧航(碩專一)吳美真(譯),王瑞香(審訂),阿爾多‧李奧帕德(AldoLeopold,1887–1948)(著),2004,〈土地倫理〉(LandEthic),見於《沙郡年紀: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ASandCountyAlmanac,2004),臺北市:天下遠見,第二版,頁321-54。前言自從物種演化,產生人類之後,數千年以來,人類自認為主宰了地球,自信不但可以主導自己的命運,而且可以掌管其他的生物。然而,大自然生老病死的循環卻始終是人類永遠的痛,隨著生物科技的日漸成熟,人類對上帝愈來愈敢於提出挑戰。但是卻沒有想過,我們腳下的土地比人

2、類有更久遠的歷史,我們頭頂的天空,並不只為了人類而明亮。然而,因為過度開發,所以許多足以喚醒這片土地古老記憶的痕跡已經消失了,讓生活其中的我們,竟然依舊能夠不顧一切,孤獨的奮鬥,我們犧牲了什麼,答案愈來愈明顯:人類若能賺得全世界,卻會失去自己,失去全世界,也就是一無所有!人類從原始的未開化民族,逐漸演進,從用火的技術進而演化進步的結果,讓我們發展出了科技,而科技製造出能夠滿足人類欲望的產品,但是卻損耗了大自然中的各種資源,而這些資源難道可以無窮無盡的提供嗎?是否有一天,我們將會再也沒有任何的資源可以利用?在使用這些「優秀的產品」同時,卻忽視了在製造這優秀產品的

3、同時,也給予了這片大地無法吞嚥的「副產品」,這些副產品會不會有一天反過來淹沒吞噬了我們呢?這些想法在一兩百年前正值工業革命十九世紀中葉以後,工業革命進入另一新階段,以電力、重工、化工為主,更多創新發明,即第二期工業革命。又稱為電氣時代。由英國漸向歐洲大陸及世界各國傳播,法國、德國、俄國亦相繼進行工業革命。汽船、火車、鐵路、運河等先進的交通方式相繼出現。工廠制度興起,電力逐漸成為主要動力。利用煤氣在活塞內的爆炸作為動力,成為又一新能源。工業革命加快了城市化、機械化的進程。時期的時候,並沒有什麼人關心,針對能源的問題才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各種新能源的開發以及新科技的

4、發明,帶動了世界的「機械化」與「現代化」,而所產生的非自然殘留物,讓地球的型態慢慢的在轉變,溫室效應的產生,臭氧層破洞的發現,含重金屬的地下水,甚至含鎘的稻米,許多的動物開始滅絕消失,但人類活在這個廣大的土地上,並沒有發現這些一點一滴,悄悄地、慢慢地變化。16美國的自然保育史演進中,有三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亨利梭羅(1817-1862)、約翰繆爾(1838-1914)及阿爾多‧李奧帕德(1887-1948)是美國保育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位人物。,阿爾多‧李奧帕德即是其中一位,由於生態學的發展,他超越了傳統人文主義為中心的環境權觀念,力倡生態平等主義,他認為保育

5、應以尊敬自然、尊重土地倫理、肯定自然萬物的內在價值及平等生存權為基礎。他所著的除了《野生物經營管理》、《砂地郡曆誌》及《沙郡年記》和他兒子魯納所編的《環河》以外,其實還有《聖母之河文集》,1991年,美國歷史學者傅蕾德(SusanL.Flader)及哲學教授柯力考特(J.BairdCallicott),將李奧帕德生前散見於各種不同雜誌、期刊的論文以及一些沒有發表過的文字,挑選出將近60篇具代表性的作品,收集成一本書出版,書名取為《聖母之河》(TheRiveroftheMotherofGod–andOtherEssaysbyAldoLeopold)。野生物經營管

6、理、砂地郡曆誌及沙郡年記(含《環河》摘錄散文部分),都被奉為生態平等主義的聖經和建立典範的環境權鉅作。由於他的影響,人們開始相信,不再人類有權任意支配自然,而是自然萬物有權生存、繁衍及受尊重。阿爾多‧李奧帕德(AldoLeopold,1887–1948)李奧帕德(1887-1948),美國人,被譽為野外生物生態學之父、威斯康辛州的英雄。出生於艾阿華州的伯靈頓(Burlington),跟隨家人在鄉間度過了童年之後,在新澤西州讀高中,最後1909年畢業於耶魯大學森林學系。隨後的很長時間服務於政府的森林和野外保護機構,曾在新墨西哥州成功地幫助擴大了Gila國家森林公

7、園的範圍。1933年,他開始擔任威斯康辛大學教授。他的學識和他對於野地日益喪失所抱有的慈悲憐憫態度,使他很快成為野地保育組織的創建人和領導人。1935年,他購買了威斯康辛河(WisconsinRiver)岸邊一個荒廢的農場,因為過度開發,該農場的生態系統已經嚴重破壞。李奧帕德全家週末都會來到這裡,開始以這個農場為實驗室,從事著複雜精微的生態保育,逐漸恢復了這個地區的生態健康。如今這一地區已經成為生態保育的典範,接待著世界各地的參觀者。1948年,在幫助附近一家農場撲滅荒野火災的時候,他獻出了生命。他不僅創立了“野生動物保護學科”,並且提出了“土地倫理”觀念——

8、人類對土地應摒棄征服者的姿態,而應換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