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名师教案

《怀念母亲》名师教案

ID:20434641

大小:27.7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2

《怀念母亲》名师教案_第1页
《怀念母亲》名师教案_第2页
《怀念母亲》名师教案_第3页
《怀念母亲》名师教案_第4页
《怀念母亲》名师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怀念母亲》名师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怀念母亲》名师教案设计说明:语文学习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透视文字的灵魂,体会作者真情的跃动、生命的呼吸、记忆的闪烁,体现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滋养的过程。本文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充满哲理、感人至深的散文,作家用凝重的笔触诠释了母爱的内涵,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追忆与深切的怀念,真情涌动,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走近作者季羡林,走进他纯美的心灵世界,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通过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悟作者对亲生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眷恋与怀念。在拓展外延学习中,引导学生思考更深的主题。教学目标:

2、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真挚、凄凉、可见一斑”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3、体会作者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思念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思念祖国的情感。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搜集季羡林文章的重要语段以及他留学的相关资料。2、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生字、词语,自学课文。(2)搜集阅读季羡林先生写的讴歌母亲的文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

3、境,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妈妈》,课件展示以母爱为主题的画面。2、导语:这深情的歌声,这感人的画面,让老师想起了一段话:“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妈妈的爱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然而,它让你在过后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妈妈;深情的呼唤一声——母亲!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练说:____的母亲)(出示图片)同学们,一位将近百岁的老人——季羡林,是用怎样的一种心情怀念着自己深爱的母亲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季老的文章《怀念母亲》。(板书课题,学生深情地读课题,

4、解析“怀念”,怀念就是思念、想念的意思。)设计意图:以音乐烘托情感,创设情境、语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进入情境,在母爱的注视中走进课文。二、了解人物经历,走进人物内心1、学生交流搜集的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自主汇报,如:他的生平简介及学过的他的有关作品《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教师重点指出,季羡林六岁离开父母到济南的叔叔家,1935年作为清华大学交换生离开祖国到德国的哥廷根大学留学,却因战乱被阻留在异国他乡11年。1946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副校长。一生起起伏伏。(出示相关课件)过渡:大家查阅了很多

5、有关季羡林老先生的资料,我们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头上的光环。但是,当我们走进这篇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你会发现在他的心中有一种永久的疼痛,他曾经说:“我这永久的悔恨,我本不该离开,这痛,就从我失去母亲开始。”同学们,请打开书,读一读课文,感怀作者六岁离开母亲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也未能与母亲有促膝长谈的机会,感受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设计意图:开课伊始,让学生走近季羡林,走进他的人生,走进他丰富的情感世界。通过了解季羡林的经历和他说过的话,感受他的失母之痛,失母之悔,为下文更好地感受“抱终天之恨”埋下了伏笔,同时,整合资源,培养学生搜集、整理

6、信息的能力。三、通读全篇,质疑问难1、自主读文,出示阅读要求。(1)圈画生字、新词,借助字典或工具书自主学习。(强调:“挚”是翘舌音,读zhì,书写时注意“挚”的右上方是“”,不是“九”;“频”的左下部分不要写成“少”;“斑”与“班”区别识记。)(2)学生认读词语。(出示词语:真挚、朦胧、避免、薄暗、凄凉、强烈、寝不安席、沮丧、心潮腾涌、思潮起伏、可见一斑、频来入梦)(3)通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把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4)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安排材料的?(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所含的复杂的思国与思母之情。(课文以回忆的形式,

7、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失去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安排材料,做到了首尾呼应。)2、检查自主学习情况。(1)组内合作交流学习情况。把自己的读书收获说给组内的同学听,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教师巡视。(2)各组汇报初读收获。(3)对疑难点提出质疑,共同交流解决。预设1:什么是“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恨。文中指作者因为失去了母亲,而感到终身遗恨。)预设2:“怅望灰天”是什么意思?(惆怅地望着天空。)预设3:“薄暗”是什么意思?(是昏暗的意思。文中指黄

8、昏时候,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