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教育问题

论农村教育问题

ID:20458354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3

论农村教育问题_第1页
论农村教育问题_第2页
论农村教育问题_第3页
论农村教育问题_第4页
论农村教育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农村教育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农村教育问题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的性的作用,它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高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实

2、在是当务之急。本文只是就农村教育问题点明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引起重视与讨论。一、农村教育的现状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中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人口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19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35.9%,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2%,每万人口大学生数为4名,平均文化程度为4年,这种状况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沉重包袱。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并对普及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保证与推动作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

3、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调动了地方政府主要是县乡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在这种体制下,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实际上是由县乡政府和农民共同负担。过去提倡的“人民教育人民办”,农民说实际上是“人民教育农民办”,县级以上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主要承担了城市的教育投入,而农村教育经费则主要落到了县级以下政府和农民身上。并且农村已经实现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只是初步的,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巩固的,其中还存在一些“水分”,而城乡的差距扩大正在加剧,是一个严峻的现实。据90年代中期的统计,全国只有40%左右的小学和50%左右的初中达到了原国家教委规定的实验仪器和图书配备

4、的标准,由此推断农村中小学绝大多数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在有些城市投入上亿、甚至数亿元建设所谓“标致性学校”或“示范性学校”的同时,乡村不少学校却在危房里上课;城市有的学校建设超标准的健身房、温水游泳池等高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准的豪华设施,而不少乡村学校的学生买不起必需的书本,教师得不到必要的教学材料。当然,这些现实是现阶段城乡差距的反映,但是教育体制和政策在缓和还是加剧这种差距上是有重要作用的。我们这里讨论的重点也就是这方面的现实。由此可见,中国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还是非常严峻的,如何有效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满足人们接受教育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把人口压力有效转换成人力优势

5、,是非常重要的。二、问题的原因(一)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农村教育水平的根本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由于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且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所以相对的农村的教育投入力度没有城市的投入力度大。并且国家对城市的投入较多,对农村的投入相对较少,且附加条件多,加上程序复杂,层层盘剥,真正能投入到农村教育中,得到实际使用的资金不多,不能满足农村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而且,关于教育,家庭需要投入很多经费,就算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对于有些

6、家庭仍旧是很困难的,所以不得不中止学业。对教育的投资,受家庭收入的限制,并且,农村家庭的收入受一定的限制,不向城市收入那么高,高昂的学费,制约教育的继续。(二)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薄弱,未能建立有效的农村教育体系。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勉强成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的质量令人担忧;而农村职业教育只有一些零星教育,根本未能形成体系。農民受教育程度受制于这样的农村教育体系,不但传统意义上的文盲、半文盲率难以降低,而且现代意义上的文盲无法扫除,至今仍然在增加。其结果,贫困农村农民的素质低下就是铁定的事实。在这种现状下,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就成为一种空想。(三)师资力量薄弱,骨干教师流失。伴随着城乡经

7、济收入,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拉大,农村的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不断的流失,向城市流动,造成了农村师资力量的薄弱。大城市、中心城市、县城、乡镇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工作、生活条件悬殊,一般县城的教师比乡镇教师的收入高出三分之一或一半,造成教师逐级向上流动,中西部城市的教师向东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流动,县城的向中心城市、乡镇的向县城流动,而流出的都是骨干教师,如四川省德阳市2001年已流出高中高级教师61人,有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在参加国家级培训时,就给沿海大城市挖走。与此相对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