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推动普法转型升级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推动普法转型升级

ID:20461861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3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推动普法转型升级_第1页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推动普法转型升级_第2页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推动普法转型升级_第3页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推动普法转型升级_第4页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推动普法转型升级_第5页
资源描述: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推动普法转型升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推动普法转型升级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推进,普法也需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进机制创新,不断开创我国法治宣传教育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并提出“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谁执法谁普法”,是我国普法工作的重大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普法转型升级的重要安排。最近,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不仅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关键举措,更标志着普法转型升级的全面开启。

2、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有利于构建普法大格局,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随着普法的不断深入,我国普法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普法对象上“一锅煮”,分类不够;在普法活动上“一阵风”,运动式普法;在普法方法上“一副样”,生动性不够;在推进方式上“一家忙”,合力不够。其中,“一家忙”,正是指普法格局。长时间以来,一提到普法,在相当多的人心中都认为是或者主要是司法行政部门的事,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则处于普法对象的地位,由此形成了在普法安排上司法行政机关唱“独角戏”的局面。然而,普法作为一项涉及面广、领域繁多、周期长的基础性工作,单靠一个部门或者系统推进,不仅无法完成这一高要求、高难度的任务

3、,更为重要的是,不能形成推进的合力。“谁执法谁普法”的推行,就是要求打破既有的普法小格局,变普法工作由主管部门的“独唱”为各部门的“合唱”,让执法机关成为普法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执法机关利用执法优势进行法治宣传教育,从而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普法”格局。在我国,执法机关,特别是行政执法机关,“是国家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主体”,数量众多。“谁执法谁普法”强调执法机关在普法中的地位和责任,借助执法机关的执法和履行职责,促使其向管理对象、执法对象、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等宣传与行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执法实践,普及基本法律知识,增强全民守法用法意识,能

4、够切实形成普法的合力。经过30多年的法治宣传教育,我国的普法需要不断走向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既然是一种教育,是一种意识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就需要适应个体的需要,根据需要把普法工作推向精细化,采用更加精准、科学、有效的普法教育方式。《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七五”普法要“根据不同地区、部门、行业及不同对象的实际和特点,分类实施法治宣传教育。突出抓好重点对象,带动和促进全民普法”。因而,要求针对不同的个体“量身订做”,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精准进行法治宣传教育。“谁执法谁普法”,与普法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有高

5、度契合性。在我国现有的体制安排下,执法机关基本是按照系统、领域设立的,执法机关的执法往往是某一领域法律,如环保执法执行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领域的法律,教育执法机关执行的《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立法,这就意味着执法机关普法本质上属于专业性普法,执法人员是具有执法资格的专业人员,宣传对象是特定的,普法内容是特定领域的。如此普法,弥补了面上的普法、一般性普法的不足和缺失,通过普法专业队伍的宣传活动,事实上做到了分类普法,无疑提高了普法的针对性。同时,在执法中普法,使普法与当事人的用法有机结合,避免了普法与用法“两张皮”。普法不仅要传播法律知识和培植法治观念

6、,更重要的是要弘扬法治精神和引导法治行为。随着我国普法的深入,特别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法治行为的养成对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提升普法的实效性上下功夫。“谁执法谁普法”,在推动普法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队伍比较稳定,责任较为确定也易落实;宣传对象特定,内容明确;执法机关的普法往往在具体执法中体现和进行的,在执法的同时进行普法可以把纸面上的普法、抽象的普法转化为现实生活的普法、具体的普法,能够与普法对象自身建立起来内在的联系,从而提高普法的现实感、生动性。因此,由执法机关普法,有助于把专业队伍的普法同群众性的宣传活动相结合,可以突出

7、普法内容重点,提高普法的实效性。明确“谁执法谁普法”的基本要求“谁执法谁普法”扩大了普法格局,普法主体的多元需要明确执法机关普法的基本要求。《意见》确立了执法机关普法的基本规则,明确了执法机关普法的主体、对象、内容、途径方法、责任等关键性问题。从狭义上分析,执法主要指行政执法,由行政机关承担。在我国,大量的法律要靠行政机关执行,因而毫无疑問是“谁执法”的主体,也理应成为“谁执法谁普法”的主要力量之一。不过,根据《意见》要求,“执法”主要是广义的,指法律适用机关或者法律实施机关。因此,“谁执法谁普法”的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