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探苏州水城的蚕桑业

毕业论文-浅探苏州水城的蚕桑业

ID:20464275

大小:7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3

毕业论文-浅探苏州水城的蚕桑业_第1页
毕业论文-浅探苏州水城的蚕桑业_第2页
毕业论文-浅探苏州水城的蚕桑业_第3页
毕业论文-浅探苏州水城的蚕桑业_第4页
毕业论文-浅探苏州水城的蚕桑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浅探苏州水城的蚕桑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探苏州水城的蚕桑业童个対(苏州市职业大学)摘要:苏州地区的蚕桑业历史悠久,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蚕桑文化。蚕桑业的发展,使苏州城日益繁华,贸易频繁,在明清时期成为丝绸生产及贸易集散中心。苏州在当时是工商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消费行、Ik兴盛,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慢慢发生着改变,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蚕桑业对苏州社会的发展产牛.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苏州;蚕桑业;社会发展屮国的蚕桑业在世界享有盛誉,我们的先人在几T•年前发现野蚕会结茧,可抽丝织衣,于是将K驯化,栽桑养蚕逐渐成为国之人事。周朝时,便已形成了“亲蚕之礼”,每年春天皇后率领内外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此后历代

2、便沿袭奉行此礼。我们的蚕桑文化还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亚、欧。古希腊、古罗马甚至就称我们为“丝国”。苏州地区的蚕桑、Ik历史也非常悠久,1959年在吴江梅堰袁家埭出土了具奋蚕形纹的黑陶,经鉴定,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1972年在苏州吴县唯亭草鞋山,出土了已炭化的纬起花绞纱罗纹莴织物,同时还出土丫一批纺织器具,距今6000年左右,此后在苏州越城等遗址中也冇纺织器具出土。据考古发现可知,早在新石器吋代苏州地区就己栽桑养蚕。一、苏州蚕桑业的起源和发展春秋时期,苏州地区的蚕桑业己有一定规模,并享有美誉,吴王在苏州设织里,汉刘向《说苑》记载:“晋平公使叔句聘于吴,吴人拭

3、舟逆之,左五百人,右五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冇锦衣而狐裘者。”®先秦左丘明《左传•迤公二十九年》记载:“(吴之公了札)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亡衣焉。”@两人各献己所贵,由此还产生了“缟銓之交”这一成语。此时的蚕桑业已受到民众及统治阶层相当程度的重视,吴国王僚九年(前518),吴、楚两国其至还因边境女子争桑而产生过战争,《H氏春秋》《史记》《吴郡志》屮对此均有记载。《史记•吴太伯世家》云:“初,楚边邑卑梁氏之处女与吴边邑之女争燊,二女家怒相火,两国边邑长闻之,怒而相攻,火吴之边邑。吴王怒,故遂伐楚,取两都而去。”③秦汉以来,男耕女织成为普遍现象

4、。到三国东吴吋期,蚕桑业爲有“瞻军足岡”的秉要意义,孙权还专门为其颁介诏令,《三国志•吴志》中记载,赤乌三年(240)春正月,孙权颁布诏15“禁止蚕织时以役事扰民”,鼓励农桑。此外还建立了织络这一官营织造场。此时苏州的丝绸产品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已冇生织、熟织、素织、色织等技术。(汉)刘叫撰,赵莕论疏证,《说苑疏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251災。②(春秋)左丘明撰,蒋冀骋标点,《左传》,岳麓书社1988年版,253页。③(丙汉)司马迁撰,《史记》,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439页。隋唐吋期,苏州地区的蚕桑业兴盛,当吋的诗文中有大y;描写蚕桑业及

5、丝织品的內容,如杜荀鹤的《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苏州地区的丝绸牛产技术高超,脚踏缫丝车等工具得到普及,丝织品花色繁多,不少产品在当时已经成为贡品。《旧唐15》记载:“天宝中,吴郡贡方纹绫。大历六年,禁织龙风、麒麟、天马、辟邪等纹。w薄而鸾鹊纹者,充装饰书副之用。”®此时苏州地区的丝绸贸易也同样兴盛,外通过黄泗浦港(今张家港)进行出口。宋代,吴地己培育成叶大肥厚的“湖桑”,并逐渐成为我w最有影响的蚕桑业巾心,其中吴地的吴县有“茧簿山立,缲乍之声连甍相闻”之称,而著名的宋锦也产生于南宋时期的苏州。当时包括苏州在内的“两浙

6、路”所缴纳的丝织品,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可见当时吴地蚕燊业和丝织业的繁盛。当时的丝绸,还被大a运用于宗教礼仪,装饰、书画装帧等方而,如1966年在苏州市虎丘云岩寺塔出土了北宋太祖建隆二年(961)时提花织纹的经袱、绫绢、锦质经帙等宋代织物。1978年4月在苏州市瑞光塔曾岀上北宋吋链式罗和绣花绫织经袱。而缂丝产晶本身也被作为艺术晶供人玩赏、买卖,岀现了沈子蕃、吴子润等缂丝名家。元朝虽然时间短,但也同样重视蚕桑业,元至:元十七年(1280)在苏州设立了织造局,聚集了人贷技艺商超的丝绸工匠。元元贞年还设立了炅郡机业公所。但由于元末战乱,据明王鍪《姑苏志》记载“元末,苏

7、州二县四州栽桑二十七万株。兵余无儿。”@蚕桑业受到严熏的破坏。明代对这-•情况十分重视,大力促进吴地蚕桑、Ik的发展,文征明在《重修苏州织染局记》中写道:“苏郡织染之设,滎创于洪武,鼎新于洪熙,载于郡志,虽简略未详,而碑文所记,历历可考。京师惟尚衣监所司其事,然织染惟建局干苏、杭者?夫大江之南,苏、杭之财赋甲他郡,水壤淸嘉,造色鲜芙;矧蚕桑繁盛,因产丝纩,迄今更盛。拋乾隆《苏州府志》卷十二“田赋”记载,“明洪武初,六县(长洲、吴县、吴江、昆山、常熟、崇明)栽桑一十五万一千七百零七株,蓝錠七千三百六十七斤柯奇。弘治十六年(1503),农桑二十四万九百零三株,科丝一

8、万一千五百三十二两五钱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