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地震灾害读书报告

地震与地震灾害读书报告

ID:20476582

大小:200.2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3

地震与地震灾害读书报告_第1页
地震与地震灾害读书报告_第2页
地震与地震灾害读书报告_第3页
地震与地震灾害读书报告_第4页
地震与地震灾害读书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震与地震灾害读书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震与地震灾害》读书报告1、简述地震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主要应用的方面。答:地霞学的主要研宂内容:1.地震的宏观调查;2.测霞学,地震观测和数据处理;3.地霞活动性、地震危险性评价;4.地震波传播理论,地震内部构造;5.震源理论,地震成因,震源机制,震源物理;6.模型地震学和野外试验;7.地震预测和预报。地震学的主要应用:1.预报自然灾害:火山喷发、海啸、矿坑塌陷、天然地震。2.探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和运动:地震的观测和分析、地震勘探、工程地质勘探。3.地面震动的测定:强震的地面效应、场地测振、军事侦察。2、简述地震的主要成因假说及类型。答:断层成因假说:1.断层成因说:地下岩石受

2、到长期的构造作用积累了应变能。当能量的积累超过一定限度时,地K岩层突然破裂,形成断层;或是沿已有的断层发生突然的滑动,释放能量,形成地震。多数大地震发生在岩石阁板块边缘,主要原因是板块运动。2.岩浆冲击说:由于地下岩石导热性不均匀,部分融为演讲,使体积膨胀,挤压围岩,产生地震。3.相变成因说:当地下的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临界值时,岩石所含矿物的结晶状态可能发生突然的变化,从而使延时体积也发生变化,这样就可发生地震了。按地震成因划分的类型:1.构造地震:由于构造力的作用导致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造成的地震。占全球天然地震的90%。2.火山地震:指伴随火山岛喷发而发生的地震,占天然地震的

3、7%,主要分布在日本、印尼、南美等地。3.诱发地®:指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二导致发生的地震。如水库蓄水、地下核试验、工业大爆破等,破坏了原來地壳构造应力相对平衡状态。3、什么是前震、主震和余震?答:前震:主震前发生的地震,称为前震。主a:在一个地震序列中,其中最大的一次地《,称为主®。余農:主農发生后发生的地農,称为余農。4、全球有哪些主要的地震带?各地震带有何特点?答: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带、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带、大两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上。环太平洋地震带:即太平洋周边地区,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旮,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円本列岛、

4、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这个地震带是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的77%:80%左右浅震(h小于等于60km)、许多中深震(h大于等于60km且小于等于300km)、几乎全部深震(h大于300km)。欧亚地震带:该带从欧洲地中海经希腊、土耳其、中国的西藏延伸到太平洋及阿尔卑斯山,也称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个带全长两万多公里,跨欧、亚、非三大洲,占全球地震的15%。条带形不鲜明,情况复杂。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丙洋、印度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窄、长、弱、浅;释放的地震能量仅占全球的6.1%而已。

5、5、我国的地震带主要有哪些?有何主要特点?答: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这五个地区:1.台湾街及其附近海域;2.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屮西部;3.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4.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一一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5.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特点:1.数量多:二十世纪前80年中己发生:破坏性地震2600多次,其中6级以上500多次,平均每年6级以上5.4次;2.分布广:20世纪前80年中,全国30个省、市都发生过5级以上的地震,吉林省有600km的深震,1926——1975,50年内台湾发生M大于等于

6、7的地震24次,占全国的40%,活动水平最高,大路上西部地区活动水平高;3.独特性:全球的大陆内部(板内)M>8级的巨震集中发生在我国及邻国(地缝合线);4.灾害重:古今死人最多的地震均在我国,我M地震局统计,1970——1980年间,我国地震伤亡比全球其他地区的总和还多。1556年陕西华县,有名姓的达80多万;1976年7月28日唐山,死24万。6、地壳结构有何特点?答:1.底面Moho面:A.全球性;B.深度:求地壳厚度的方法很多;随地形变化和地质构造有某种对应关系(与重力学中的均衡理论一致);C.性质:尖锐程度在各地区不同,一般来说是比较明显的分界面,反射®相比较清晰,至

7、多有几公里的过渡层;速度跃变:(8.1—7.0)km/sec,Ap^(4.7—一3.8)km/sec;一般假定是个化学界而:地壳由含长石较多的岩石组成,上地幔则是镁铁橄榄石和辉石。2.分层一一垂直方向上的变化:A.主要的分界面:Conrad面;低速层;Z现象(均不是全球性的);B.轴对称横向各向同性;C.大陆型:上层(花尚岩)a=5.80km/s,p=3.45km/s,H=20km;下层(玄武岩))a=6.50km/s,p=3.75km/s,H=15km;低速层顶部)a=8.02km/s,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