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精品】 真菌学全篇

【医学课件精品】 真菌学全篇

ID:20485189

大小:6.91 MB

页数:78页

时间:2018-10-10

【医学课件精品】 真菌学全篇_第1页
【医学课件精品】 真菌学全篇_第2页
【医学课件精品】 真菌学全篇_第3页
【医学课件精品】 真菌学全篇_第4页
【医学课件精品】 真菌学全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课件精品】 真菌学全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篇真菌学第二十章真菌学总论概念:真菌(fungus)是一种真核细胞微生物,结构比较完整,有细胞壁和完整的核。大多为多细胞,由丝状体和孢子组成;少数为单细胞。单细胞型真菌多细胞型真菌第一节真菌的生物学性状真菌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放大100-500倍就可看清。真菌可分为单细胞与多细胞两类。一、形态与结构1、单细胞真菌:又称酵母菌(yeast),圆形或卵圆形,外形与细菌相似但较大,出芽方式繁殖。2、多细胞真菌:又称丝状菌(filamentousfungus)、霉菌(mold),该菌能长出菌丝,菌丝延长分支,有的菌丝上长出孢子,孢子再出

2、芽形成菌丝…。多细胞型真菌1、菌丝(hypha):环境适合时,真菌的孢子出芽形成芽管,延长成丝状,称菌丝,菌丝长出许多分支交织成团,称菌丝体(mycelium)菌丝体按其功能可分两种:(1)营养菌丝体:菌丝深入被寄生组织或培养基,吸取合成养料以供生长。(2)气生菌丝体:菌丝向上生长称气生菌丝,其中产生孢子的则称为生殖菌丝体。菌丝按结构可分为:有隔菌丝与无隔菌丝(1)有隔菌丝:大部分真菌的菌丝在一定间距见有横隔,称隔膜。将菌丝分成一连串的细胞。(2)无隔菌丝:菌丝中无横隔将其分段,整条菌丝就是一个细胞。在一个细胞内含有许多核,是一种多核单细胞。3、菌丝

3、形态有多种:螺旋形、球拍形、结节状、鹿角状及梳状等,不同真菌菌丝形态不一。2、孢子(spore):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又可发芽生出芽管,发育成菌丝体。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的不同点:1、抵抗力强,煮沸时间短不死2、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芽胞3、不是繁殖方式1、抵抗力不强,60-70℃短时间死亡2、一条菌丝可产生多个孢子3、是一种繁殖方式细菌芽胞真菌孢子孢子分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大类:有性孢子——由同一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两个细胞融合而成。无性孢子——由菌丝上的细胞分化生成,并不发生细胞融合,包括:分生孢子、叶状

4、孢子和孢子囊孢子。(1)分生孢子(condium)由生殖菌丝末端细胞分裂或收缩形成,也可在菌丝侧面出芽形成,有两种:大分生孢子(macrocondium):多细胞组成,梭状、棍棒状;小分生孢子(microcondium):单细胞组成。(2)叶状孢子(thallospore):芽生孢子——出芽形成;厚膜孢子——胞浆浓缩,胞壁增厚而成;关节孢子——菌丝胞壁增厚,形成链状排列的长方形节段。芽生孢子关节孢子厚膜孢子芽生孢子FungalsporesYeastcell(bluehighlightsscarswherebudsformed)(3)孢子囊孢子(spo

5、rangiospore):菌丝末端膨大成囊状,内含许多孢子。二、培养特性真菌的营养要求不高,检查时常用沙保培养基。最适宜的酸碱度是PH4.0-6.0,最适温度为22-28℃。真菌的菌落有两种:酵母型菌落和丝状菌落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1、酵母型菌落:是单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菌落湿润,柔软而致密。类酵母型菌落:由于部分单细胞真菌出芽繁殖后,芽管延长不与母细胞脱离,而形成假菌丝,此假菌丝伸入培养基,形成表面似酵母型菌落、培养基内有假菌丝的类酵母型菌落。2、丝状菌落:是多细胞真菌的菌落形式,由许多疏松的菌丝体构成。菌落呈棉絮状、绒毛状或粉末状。菌落的正背两面可

6、显不同的颜色丝状菌落真菌的小培养为真实了解真菌的菌丝与孢子的生长关系,可直接在玻片上培养后观察,此称真菌的小培养。三、变异性与抵抗力1、真菌对干燥、阳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有较强抵抗力;2、真菌不耐热,60℃1小时菌丝及孢子均被杀死;3、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4、常用抗真菌药物有: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和二性霉素B等。第二节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真菌感染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真菌过敏真菌中毒真菌毒素致癌1、致病性真菌感染——常见皮肤及皮下组织真菌感染(外源性)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发生(内源性)3、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真菌污染环境,引

7、发寻麻疹、接触性皮炎、哮喘、变应性鼻炎等4、真菌性中毒——食入被真菌污染的食品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5、真菌毒素与肿瘤的关系——真菌毒素的摄入与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一、致病性二、免疫性2、获得性免疫:真菌感染的恢复主要是细胞免疫。1、天然免疫:皮肤粘膜屏障最重要;其次是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第三节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浅:皮屑、毛发、指(趾)甲直接镜检或染色后镜检分离培养观察菌落特征小培养后观察菌丝、孢子特征染色镜检深:痰、血液、脑脊液第四节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1、对于皮肤癣菌的感染,应注意个人卫生并辅以抗真菌药物治疗;2、对于深部感染真菌,应以提高机

8、体免疫力为主并辅以抗真菌药物治疗;3、抗真菌药物主要有:二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酮康唑、灰黄霉素、克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