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模式的文化底蕴-第1

温州模式的文化底蕴-第1

ID:20608271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4

温州模式的文化底蕴-第1_第1页
温州模式的文化底蕴-第1_第2页
温州模式的文化底蕴-第1_第3页
温州模式的文化底蕴-第1_第4页
资源描述:

《温州模式的文化底蕴-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温州模式的文化底蕴

2、第1... 今天,本版刊发的《温州模式的文化底蕴》一文,为原《人民日报》副总编周瑞金同志。十七年前,当上海《解放日报》在全国传媒中第一个把温州经济格局称为“温州模式”时,周瑞金同志时任《解放日报》副总编。多年以来,周瑞金同志一直关心家乡的发展与变化,致力温州模式的研究,颇有成果。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周瑞金同志又开始温州模式的文化研究,此文为成果之一,我们将分两次刊出。——编者今年5月6日,是浙南著名学者、教育家刘绍宽先生逝世60周年纪念日。读着乡人所写的纪念文章,引发我对温州文化历史的诸多思考。今天,人们崇尚温州经济发展模式,赞誉敢闯天下的温州人为“中

3、国犹太人”,这诚然是对温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热情肯定。然而,毋庸讳言,仅仅了解今天的温州,经济的温州,以发展民营经济为特色的温州,还是不能深得“温州模式”之堂奥。唯有深入了解历史的温州、文化的温州、殊具人文特色的温州,才能真正破解温州经济发展的谜团,才能切实把握“温州模式”的底蕴,也才能深刻理解温州文化先贤的历史与现实价值。温州市前身为永嘉郡。其建县始于汉顺帝永和三年,即公元138年。晋太宁初(约342年左右),置永嘉郡学于华盖山麓,温州立学自此始。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谢灵运、颜延之以及为《三国志》作注的大史学家裴松之,均任过永嘉太守。文学家丘迟于任永嘉太守期间还作过《永

4、嘉郡教》,而且早在420年左右,郑缉之便撰成温州最早一部地方志《永嘉郡记》。由此可见,温州之人文开化早,其重文重教由来久矣。唐高宗于上元二年(675年)将永嘉、安固(瑞安)两县置温州,从此永嘉郡有了“温州”之称。至宋代,温州学术文化与商业手工业获蓬勃发展。北宋皇佑年间,永嘉王开祖、林石、丁昌期称“皇佑三先生”,在华盖山等地设书院讲学,从学者甚众,开永嘉学术之先河。元佑年间,又有周行己、许景衡等九人号称“永嘉九先生”,从王安石新学,两度在温州授徒,将新学、洛学、关学引入浙东南,使温州学术文化步上新台阶。至南宋前期,薛季宣开创事功之学,永嘉学派正式产生。之后,陈傅良进一步阐明和发

5、扬永嘉学派经世致用思想,上承薛季宣,下启叶适,在永嘉学派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叶适是永嘉学派之集大成者。他深入研究事功之学,用功利来衡量义理,认为义理不可脱离功利,“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耳”。他将事功之学同现实政治结合起来,认为“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他的事功学说,直接为政治改革和抗金主张作理论上的论证。此外,叶适在哲学、史学、文学、教育等方面都有贡献。与此同时,永嘉出了四个诗人,即徐照、徐玑、翁卷及赵师秀,因其号或字中含“灵”字,被称“永嘉四灵”。他们反对江西诗派“要求字字有来历”的主张和“袭用前人诗意略改其词”的做法,提

6、倡诗歌的个性和创新,同永嘉学派注重功利与实际遥相呼应。人所共知,南宋时期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盛行全国,其末流空谈义理,不务实际。而永嘉学派奇峰突起,与之三足鼎立,反对陈腐观念,不迷信权威思想,不讲究来历依据,不袭用前人做法,勇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创新,勇于追求功利,其对明清时期浙东学术有较大影响,对其发祥地温州更有着直接广泛而深刻的浸润。尤值一提的是,南宋时期温州商业手工业之发达,城乡商品经济之繁荣,文化教育事业之发展,堪称全国翘楚。时任温州知州杨蟠在其《咏温州》诗云:“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水如棋局连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是处有花迎我笑,何时无月逐人游。西湖宴

7、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当时永嘉县的商业税年达二万五千多贯,为全国各县平均商税之七倍。来温州经商的不仅有本国各地商人,还有日本、高丽(今朝鲜)、交趾(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国商人,实是“其货纤靡,其人多贾”。绍兴元年(1131年),温州已设有市舶务,相当于现代海关,管理对外贸易事宜。温州人也多有到国外经商创业的。周伫早在宋真宗时乘船到高丽经商,因其才能出众,被高丽王擢拔为礼部尚书,也许这是温州历史上到国外经商而当了“部长”的第一人。1241年永嘉王德用、王德明两兄弟赴交趾经商,王德用后世代侨居交趾。元初周达观乘坐温州制造的远洋船舶赴真腊(今柬埔寨)经商,回永嘉后撰写《

8、真腊风土记》一书,详述真腊风土人情及工商业发展情况,并记有中柬彼此通商交往关系,成为柬埔寨今天仅存的记述中古辉煌时期的历史文献。当时温州的造船业、造纸业、制瓷业等已相当发达,漆器号称全国第一,工艺精美绝伦。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温州文教事业也勃然兴起。除温州及各县设有州学、县学外,民间书院、学塾遍及各地。温州知州韩彦直(抗金名将韩世忠长子)于1178年著《永嘉桔录》,记述温州14种名柑桔,并盛赞瓯柑之美,为世界上最早一部柑桔专著。此外,南戏发祥于温州,永嘉九山书会编的《张协状元》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戏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