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坑古玉收藏辨别

生坑古玉收藏辨别

ID:20613860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4

生坑古玉收藏辨别_第1页
生坑古玉收藏辨别_第2页
生坑古玉收藏辨别_第3页
资源描述:

《生坑古玉收藏辨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坑古玉收藏的辨别.txt年轻的时候拍下许多照片,摆在客厅给别人看;等到老了,才明白照片事拍给自己看的。当大部分的人都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少部分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就是友情!生坑古玉收藏的辨别一般地说,辨别熟坑古玉比生坑古玉要容易,而辨别生坑古玉却要在先,这当然是玩古玉的基础。 古玉的鉴别通常是从型制,玉材,做工,沁色和包浆上综合判断。如有任何不自然处或是做假的痕迹,即需格外小心。 观看唐代以来的玉器,主要在于辨别是否为和田玉的制品,及玉质的品级和做工,凡手工铊制的和田青白玉类的玉器,多有收藏的价值。和田玉的辨别这

2、里就不加多说。在做工上,通常玉好就会有好的做工,换句话说,做工好的玉质也一定会不错,这尤以乾隆年间的为甚。而其带的色是沁色或为真为染或为原皮,则需作出区别。 目前的研究,有以和田玉为“真玉”,以商代妇好墓出土的和田玉器为标志,玉文化算是进入了真玉时代。已确定的和田玉器,大约出自距今六千多年前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的遗址。玉文化约有万年之久,距妇好的时代相间数千年,其间当然会有不少和田玉的制品,但大量为其它玉材。史前之器,多因确少对照的标准器而不易被确定,玉料相当繁杂,有的料甚至于不知出自何处。 因此玩古玉,通常对史前的玉器,并

3、不特别重视其材料。如果玉料是和田的或硬度大于6度,收藏价值会高些,因除了水晶玛瑙和一些石英类的外,有玉质感而硬度高过6度的,多为透闪石类,比阳起石类和蛇纹石类的质量要好些的,如良渚文化的多数玉器用料。 当然,不论是何种玉料的史前古玉,通过盘玩都会变的很美,但还是以古和田玉为最。古玛瑙和古水晶虽极难盘出光彩,也会在盘后变得十分温润可爱。 古玉的做工,商至汉的并不难鉴别,只需上手观察过一些真品就明白:古人的制玉方法,如游丝毛雕的刀法,是无人能仿造出来的,甚至双勾阴线的工整和汉八刀的简练犀利也为后世无人能及,这就如同后世的玉器再

4、也做不出史前的神秘感一样。 如史前的良渚玉器,用料多为一种青玉,产地不详,比较坚硬,大约在5-6度,常带黄色和白色光点。其上的阴刻线多是一种断续刀法,尤其是曲线,是由短斜细线组合而成的,细线密集的程度用肉眼难以看清,一般在1毫米内少则3-4条;多则达6-7条,这种不可思议的极为高超的手工,即便乾隆时的工匠大师也只能望而兴叹。而有无这种手工,便成为辨别良渚玉器真伪的重要方法之一。造假的充其量只会形状貌似而已,就是用如今的高科技手段加许多工夫,也不可能完整而逼真的刻划出来。 做工上比较难断的是一些工少的史前器物,需要仔细查看有

5、无任何机器加工的痕迹,但即使看不出机器工的,也不能仅以此作出判断。 古玉的型制主要是指玉器的外形与制作时的构思,各个时期的玉器,因文化背景和工具的使用水平,各种形状制法都有其特征,以此可判别一件玉器的大致年代。各时期型制的判定主要是依靠出土的标准器,这部分的器物资料,近来出版的<中国出土玉器全集>做了很好的汇总。 以型制判别古玉,需要对出土的标准器十分熟悉,这是玩玉者较难练的基本功。说较难还因为标准器一般为国家所垄断,普通爱好者光看图看书,不能上手仔细观察,就比一些专家们差了许多硬条件。所以,某些个专家比较牛些也是能理解的

6、。 型制是目前造假者最能用以扰乱市场的手段,因为大部分玉器的外貌形状是不难仿造的。造假者为了谋利,一般是成批仿现成的,易于出手,在某类玉器高价时也去造单个的古怪形状。而看型制或器物的神韵来分辨真假需要丰厚的知识和经验,故不可单从外形上判别真假。 70-80年代末期,辽西红山等地出土了一些形状前所未有的玉器。90年代初中期在市面上,又出现了大量的各种形状的古玉器,其中又有一部分似乎是不大能造假出来的东西。因此,各种与标准器难以对照的;或所谓红山文化的造型古怪的器物就让人相当头疼。少人收时,这类玉器便大量各处流散。 对待这类东

7、西的客观态度,还是应该作出区别来。红山遗址的东西,不能说就是那个时代所有的型制和最高级别的,其前其后数千年和各地域之间还存在着不少考古空白。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至商代之间玉器的型制还是有相当的模糊。即便是商代的东西,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好也不过是妇好墓的,而更高规格的东西,如历代商王的和其祭祀用的玉器,就仍是我们所未知的。 红山文化的古人治玉,已不但能很好的做阴刻线和减地阳起,也能做大开片和圆雕。良渚文化的古人就更让人不可思议,而这时期距商中期少说也有两三千年。因此,有谁能断定良渚文化的典型纹饰会雕在哪类形状的玉器上呢?又谁能

8、断言古人在这时期中不会有大量的创作呢? 应注意到一个的现象是,国内在92年后兴起了建筑热,这是不同于前人建设方法的;前所未有的大挖掘,许多还是在人类长期居住过的城乡之地进行。可以无疑义的说,会有相当数量的散乱的文物随之出世,而史前深埋地下,千年不朽的玉器应占了其中多数。这个数量当然无法统计,但以国土之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