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谈古玉的鉴定与收藏

杜平谈古玉的鉴定与收藏

ID:37529156

大小:77.0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24

杜平谈古玉的鉴定与收藏_第1页
杜平谈古玉的鉴定与收藏_第2页
杜平谈古玉的鉴定与收藏_第3页
杜平谈古玉的鉴定与收藏_第4页
杜平谈古玉的鉴定与收藏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平谈古玉的鉴定与收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杜平谈古玉的鉴定与收藏杜平 彩沁玉琮 玉凿  杜平(微博)商周玉佩组饰专访杜平:谈古玉的鉴定与收藏(下)编者按:杜平,从九十年代伊始开始收藏,以高古陶开始,也玩过瓷器、青铜器、金器等等,但最终受古玉魅力的吸引而最终全面转向高古玉鉴藏,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和研究,成为年轻一代古玉收藏和研究的佼佼者。初见杜平本人,没有预想中的强势和偏执,非常地谦逊…   编者按:杜平,从九十年代伊始开始收藏,以高古陶开始,也玩过瓷器、青铜器、金器等等,但最终受古玉魅力的吸引而最终全面转向高古玉鉴藏,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和研究,成为年轻一代古玉收藏和研究的佼佼者。  初见杜平本人,没有预想中的强势和偏执,非常地

2、谦逊和随和,一如玉给人的温润感觉。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杜平把自己对玉器的见解向记者娓娓道来,并没与刻意地掩饰,将自己真性情的一面表现出来,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于古玉器的执着沉迷和偏爱。  目前鉴定体系主要分为文博系统和民间鉴定两类  雅昌艺术网:目前主流的鉴定是怎样来鉴定的?  杜平:主流的鉴定还是人治,还是传统眼学。目前的古玉鉴定体系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文博系统的鉴定,主要是以出土文物作为标准器来参照,但这就有一个问题,目前中国系统的考古历史时间并不长,从上世纪20、30年才开始,期间又经历了战争、文化大革命等,这期间的文物考古基本上处于停滞的状态。上世纪80年代后,才开始了大规

3、模的考古历程,这个过程主要是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古墓,不得不进行发掘,基本上属于被动考古的过程,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  还有一种就是不同于文博系统的民间鉴定。民间收藏的历史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它有一套相对成熟的鉴定系统。  雅昌艺术网:文博体系通过馆藏标准件来鉴定,但现有的鉴定体系有很多错漏不足的地方,民间鉴定的体系又是怎样的?  杜平:我跟民间玩古玉的人士接触得比较深,古玉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各个文化流域的人在玩各自的东西:西北边出齐家文化古玉,在当地就是以齐家为主;江苏、浙江、上海地区就是良渚古玉,山东的是龙山文化,东北跟内蒙就是红山,四川就是古

4、蜀、三星堆这些,各个地方的人对本地域的玉器非常了解。但是一旦让他们跨领域去认知别的地方的器物就存在一定的障碍,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出一方玉器:因气候干燥原因,西北有的地方玉器出来以后是非常干燥干净的,只有在玉器表面有一层薄薄的土沁,也有的是从盐碱地里出来的,碱侵蚀得已经乱糟糟的了,有它地域的独特特征;良渚玉器因为当地气候潮湿,玉在湿润的土壤里常年浸泡着,各个方面它的沁和北方就不一样;内蒙红山玉器有时候出来也是非常干燥整洁的,不同地域人看其他地方坑口玉器的时候可能因为不太了解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而存在认知上的误差,会觉得这个上面怎么没有沁,或者那边怎么会又沁蚀得这么重。 

5、 所以,研究中国古玉得从大的视野来看,要有上下纵横的视觉,既要了解不同地域的古玉实地情况,又要了解玉器在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古玉器鉴定有点儿像破案,必须寻找蛛丝马迹,客观辩证地去看待,最好是运用排比法,比如哪些东西出现哪个特征不对,马上就排除掉,或者有五、六个指标都符合才可过关,哪怕它即使在考古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  古玉的鉴定要从料、工、型、纹、艺、沁六个方面着手  雅昌艺术网:您在鉴定中一般会注意哪些因素?  杜平:我归纳总结,古玉的鉴定主要有料、工、型、纹、艺、沁六个方面。  料,首先玉料不能脱离地域,如果这件古玉器是在东北出的红山玉器,离不开岫岩玉质地,基本不可能出现别的地

6、域的玉料。当然不是没有,以前古人也在收藏玉器,但是这种概率特别少,所以不能偏离当地的玉料。料,是非常重要的一关,也是基础。从地矿学讲,就是这个玉到底是什么矿物系的,一定要搞清楚。  工,我指的是工艺,每个年代的玉器都有它的年代特征。如果在一块玉上出现了不是这个时代的工艺,那就可以肯定这块玉不是这个年代的,这要求你对每个年代的玉器加工工艺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型,是指型制,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型制,这和当时的社会、文化是分不开的。如在上古时代,玉是通神的,那就不可能出现实用器,比如紫砂壶的造型,因为紫砂壶出现历史不到三百年,所以型制是古玉鉴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纹,指的纹饰,比如饕

7、餮面、云雷纹都是商周的,凤鸟纹是西周特有的,各自都有它的年代特征,不同时代的纹饰表现方式是不同的。  艺,就是艺术性,古玉本身所散发出的气场,能否让你百看不厌。我们所说的“一眼货”,就是从玉器本身的气场来感受并判断的。目前很多人在仿造古玉,用老料新工,或做伪沁等,但到了“艺”这个环节就做不了了,因为仿造玉器的人没有当时工匠的那种虔诚,我们现在再做佛像,为什么超越不了明清?因为以前做佛像的人都特别虔诚的信佛,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功德的事,对佛像充满了敬畏之心,但现在的人更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