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

浅议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

ID:20730686

大小:3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5

浅议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_第1页
浅议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_第2页
浅议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_第3页
浅议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_第4页
浅议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议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浅议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浅议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浅议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浅议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2005年文综考试大纲提出了四项能力要求:获取和组织信息的能力;再认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其中”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属于新课标的范围,为2005年新增加的能力要求。它要求考生做到:运用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分析方法提出明确的观点,拥有严谨的逻辑和清楚的层次,综合运用原理、方法论证和探讨事物,在探讨的过程中表现出创新的意图、体现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在地理学科中怎样考查探究能力?复习中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本文就此做一简单探讨

2、。一、探究能力的考查方式1.追溯推理型为反映地理的应用价值,印证地理教学的必要性,高考试题对自然地理的考查多从自然原理与实际问题的”链接点”上设置新情景、构成新问题。这类问题的指向是:寻找原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认识实际问题中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规律,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归纳与推理,从而对实际问题做出合理描述与阐释。追溯推理型问题能有效考查思维的深刻性,其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由实例推导原理:如黄河调水调沙实验的原理依据及其意义;桉树在我国云贵高原与澳大利亚东海岸产生截然不同环境效益的原因分析。(2)以原理分析实例: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如喜

3、马拉雅山的隆起对我国气候的影响。追溯推理型问题的解答思路是:在把握自然地理原理的基础上,依赖于知识的属性与联系,应用因果分析法构建新的思维线索,形成解决问题的通道,执因索果或由果溯因,得出正确结论。2.开放发散型这类试题多根据现实素材创设带有很大不确定性的问题情景,要求运用地理的原理、观点、方法对某一领域(自然过程、经济活动、国土整治、区域可持续发展、环境治理等)的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和多角度、多侧面的描述,答案多元、开放,鼓励创新,意在考查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开放发散型问题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对某个地区的发展问题提出预测性方案、建议,如吐鲁番盆地经济发展的对策

4、;从资源条件分析山西应如何确立经济崛起战略;面对石油日益短缺的局面应采取哪些措施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等。这类问题的解答思路是:根据现实问题的区域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运用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2)对某些有争议或尚无定论的地理问题保留开放式结果,不给出惟一答案,如全球变暖带来了什么;近年来长江径流泥沙减少对河口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等。这类问题的解答思路是:从已有知识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支点”原理、观点),依此进行知识重组、迁移,运用多端思维和系统联系的方法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逐一组织答案要点。3.辩证评述型

5、对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评述,是评价考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主要途径,也是考查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手段。这类问题的要求是:善于全面思考,综合分析,坚待用两分法全面、科学地阐述、说明地理问题。如沙尘暴是否“有百害无一利”;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开发利用;怒江的选择(水电开发的利与弊);阿斯旺高坝对埃及的影响等。4.实践模拟型试题多从社会实践中提炼主题设置模拟情景,考查考生能否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独立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合理表达探究成果等。注重思维方法、过程和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实践模拟型问题按考查内容、方式可分为地理实验(如设计一个利用太阳能

6、进行海水淡化的方案)、专题研究(如根据某景点“十一黄金周”的有关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对几种民居比较研究,进行分类、分析建筑特点与环境的关系)、地理设计(如根据某城市的自然条件合理设置功能区)、调查观测(如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测算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经纬度)等。二、探究能力考查示例案例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气相互作用的示意图(1)补绘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

7、将如何变化?为什么?解析:该题以近年来的热点“厄尔尼诺现象”为背景,以海气相互作用为切人点,考查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判断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题是带有引导性的设问,不仅为解决后面的问题提供知识铺垫,也隐含着解答思路的提示。第二题着力于思维过程的考查。要在选准思路的基础上,将教材中热力环流的原理迁移变通,由表及里,层层推理,对实际问题做出合理阐释。答案:(1)箭头指向呈顺时针方向。(2)大气环流会减弱(或大气环流变得不稳定),因为下垫面(洋面)东西部的热力差异减小(或产生变化);大洋西岸降水量会明显减少,因为这里的上升气流减弱,对流雨随之减少;大洋东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