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朔现象的评价及“文学神经质”

关于王朔现象的评价及“文学神经质”

ID:20849899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7

关于王朔现象的评价及“文学神经质”_第1页
关于王朔现象的评价及“文学神经质”_第2页
关于王朔现象的评价及“文学神经质”_第3页
关于王朔现象的评价及“文学神经质”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王朔现象的评价及“文学神经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王朔现象的评价及“文学神经质”摘要王朔现象曾是中国文坛有影响力的现象之一,对其评价有褒有贬,以贬居多。本文认为对王朔现象的评价似乎有些是“文学神经质”的表现,应对其再评价,建立一种开放自由的文学理念.关键词王朔现象文学神经质社会转型开放的文学理念青年作家王朔走红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空中小姐》一炮打响;1988年又推出《浮出海面》等四部力作,并先后被搬上荧屏;再以后,《我是你爸爸》等三部长篇小说和《过把瘾就死》等几十部中篇小说相继问世。对于王朔一度的大红大紫,引起不少人的关注。特别是王朔后来涉及影视圈,更是家喻户晓。从“王朔热”的升温,到后来就热热闹闹

2、地形成了一个“王朔现象”.一对于王朔及其作品的评价有褒有贬,众说纷纭。可是仔细分析一下对于“王朔现象”的各种评说也不难发现一些问题,有的过激,特别是一些持反面的意见有时实在令人费解.不仅王朔本人被视为“痞子”“流氓”,有的评论者竟说“:王朔在现代社会的流行是一个凶兆,王朔在精神荒原上栽了一丛丛罂粟;……说他是世纪末的恶作剧者,一只色彩斑斓的毒蜘蛛一点也没辱没他。”①王朔特别不受学院派文人教授的喜欢,许多人似乎摆出了拯救人文主义的民族大旗,发出了呼救“:我们多了个王朔汉语多了些不幸。”②“中国流行王朔是中国文化的悲哀也是中国文化的反动。王朔作品的出现并流行是编辑的

3、悲哀,读者的悲哀,政治的悲哀,民族自信心的悲哀。”③这种呼声之高,就好像一个小小的王朔的到来,就能让中国文化断流一样。有一种不把王朔踢出文坛不罢休的姿态。现在看王朔真是有些可悲,好像从一开始出场就一直要承担着这些指责,什么行为不端,不正派统统与他有缘,有关于文学使命的倒台或是人文精神危机的讨论就总把王朔拉出来做例子,因此让人费解。其实无论是从普通接受来讲还是从鉴赏批评来说,总是持有上述姿态者,已经或多或少的有了一种“文学神经质”④的表现.“文学神经质”在文学活动中指创、接受者及批评者等的一些对于文学、文学作品及文学活动的非正常的认识.在文学活动中,世界、文本、和

4、读者这四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的。任何一种单角度的,呆板的,静止的阅读分析及评价文学活动的做法,可以说都是一种非正常的表现,有时甚至就会上升到“文学神经质”了.具体到王朔现象上来,人们对于他的评价为什么会有诸如此类的“神经质”的表现,是王朔出了问题?王朔的作品有问题?还是读者、评论者有问题?同样我们也不能作单方面的回答.在社会和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学所承担的责任总不能老在“五四”背景下生根,作家也不能总是承担着民族救赎的使命,读者也没有必要总是一副被教化者的姿态期盼什么神圣的诞生。这些因素都应该在变革中求发展。王国维先生就曾讲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我们不应该把“文学

5、是什么”和“文学应该是什么”混为一谈。一些旧的文学理念更应加以变更,一些应该以博物馆的形式加以收藏,我们提倡建立的应该是一种开放的文学理念.王朔给人一种怎样的姿态呢?王蒙在他的《躲避崇高》中这样评价王朔“:他的语言鲜活上口,绝对的大白话,绝对的没有洋八股党八股与书生气。他的思想感情相当的平民化,既不杨子荣也不坐山雕,他与他的读者完全拉平,他不但不在读者面前升华,毋宁说他见了读者有意识地弯下腰或屈膝下蹲,一副与'下层'的人贴得很近得样子。读他的作品你觉得轻松得如同吸一口香烟或者玩一圈麻将牌,……”王朔打破了传统文学观念上的固有模式和表征,甚至有些做法正好与之相

6、抵触,因此总会有人提出反面批评,摆出不可接受的姿态。可是王朔的走红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那么必然有他存在并发展的理由,我们应该从开放的文学理念出发,用思辨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王朔.二以往提及文学和文学作品人们总认为,好像文学作品没有大人物,没有什么大背景就不是文学,似乎不崇高不幽雅就不文学,不玩点儿时空倒错、意识流就不文学。王朔的作品没有宏大的叙事背景,没有性格鲜明伟大的时代人物,没有附庸风雅的优美语言,好象尽是“痞人”的“痞言痞语。”因此单从表面上来讲,人们很容易发出诘问:王朔到底要传达给人们什么?王朔到底给我们带了什么?王朔以他独特的认识价值和批判力量,来质疑、讽

7、刺、洞察一切,看似调侃的乏味的胡言乱语,可以从调侃中读出深刻,从笑声中体验深情,从小人物身上看有价值的社会意义.首先,王朔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运用调侃,这既是语言特色但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他的写作方式和人生态度。运用调侃就可以讽刺,可以嬉笑怒骂,可以质疑,攻击,同时也可以无可奈何。从他所涉及的内容来讲有文学、政治、知识分子、教授、父子关系、教育问题等等,多为一些以往严肃崇高的事物,是以往人们不敢打破的许多旧传统。他自由的运用了调侃这种方式来消解严肃及其崇高,而使我们认识到其中深刻意义。例如《我是你爸爸》中马林生有这样一段话说给儿子:“你傻就傻在不懂这条做人的基本原

8、则:当权威仍然是权威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