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例castleman病临床观察及文献分析

3例castleman病临床观察及文献分析

ID:21100761

大小:6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9

3例castleman病临床观察及文献分析_第1页
3例castleman病临床观察及文献分析_第2页
3例castleman病临床观察及文献分析_第3页
3例castleman病临床观察及文献分析_第4页
3例castleman病临床观察及文献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3例castleman病临床观察及文献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3例Castleman病临床观察及文献分析陈志伟(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系肿瘤外科江苏南京210029)【摘要】目的报告3例Castleman病病例,提供诊疗经验,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诊治并经病理学确诊的Castleman病3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及病理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木组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22〜46岁。临床分型:局灶型(UCD)2例,多中心型(MCD)1例。病理学分型:透明血管型(HV)2例,浆细胞型(PC)1例。UCD-HV型经手术治愈,UCD-PC型手术未能完整切除后行放疗目前病情平稳。MCD-HV型经手术及化疗

2、后病情平稳。结论该病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确定。手术、化疗及放疗可控制木病的发展。【关键词】Castleman病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65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2-0044-02Castleman病(Castlemandisease,CD)是一种以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牛.性疾病,乂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或血管淋巴滤泡组织增生症。病变可累及身体任何部位淋巴结,偶可波及结外组织,往往因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就诊。以纵隔淋巴结最为常见,其次在颈部、腋下、腹部等处好发,淋巴结肿大明显时可出现局部压迫症状。该疾病临床上罕见。1956年由Cast

3、leman[l]等正式报告。临床上,按肿大淋巴结分布和器官受累情况分为:单中心型(UnicentricCD,UCD}、多中心型(MultipleCD,MCD)。根据病理学特点分为两型:透明血管(HV)型和浆细胞(PC)型,其中约90%为透明血管型,少数兼有HV型和PC型的特点,称为混合型,PC型少于10%。我们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至2009收治的3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旨在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并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1例,年龄22〜46岁,中位年龄32岁。2例单中心型患者,首发症状皆为贫血及腹腔包块,并未出现其他全身症状。1例多

4、中心型出现全身症状,包括:贫血、消瘦、肝大、全身浮肿及胸腹水等。详细见表1。表1患者临床表现*此例患者全身症状包括:发热、贫血、消瘦、肝大、全身浮肿及胸腹水等。表2患者CT影像1.2辅助检查3例患者的血清血检查中均有贫血及低白蛋白血症。多中心型1例并发肾功能异常及血小板减少。其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详细见表3。表3患者血清学检査*肿瘤指标包括:AFP、CEA、CA199、CA125及CA153。1.3治疗方案及预后3例患者均随访至今,达到12月以上。局灶型1例经手术治愈,1例手术未能完整切除后行放疗B前病情平稳。多中心型经手术及化疗后病情平稳。详细见表4。表4患者治疗方案及预后*化疗方案为

5、CHOP,六个疗程。2讨论Castleman病(CastlemanDisease,CD),又称血管滤抱性淋巴增生,是一种罕见的淋巴增生疾病,最早由CastlemanB.于1956年报告[1]。该疾病有多个名称,如巨淋巴结增生、淋巴结错构瘤滤泡性淋巴网状内皮细胞瘤、良性巨淋巴瘤、血管瘤性淋巴样错构瘤和血管滤泡性纵膈淋巴结增生等[2]。病理学上分为3个类型:透明血管型(HyalinVascular,HV)、浆细胞型(PlasmaCell,PC)和混合型(HV-PC)[3]OHV型表现为组织内均匀分布的大小相近的小滤泡,滤泡生发中心冇透明变性的小动脉穿入,外套层明显增厚,小淋巴细胞呈冋心圆排列

6、于血管周围,形成特征性的“洋葱”样同心圆结构;滤泡间毛细血管增加,可奋玻璃样变和纤维化,冇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浸润淋巴窦大部或全部消失[4】。PC型的滤泡间区可见大量浆细胞浸润,但血管增生和洋葱皮样改变不明显,生发中心无透明变性的血管[5】。HV-PC型兼有两者的特点。CD病因不明,有报告认为人疱疹病毒8型(HumanHerpesVirus8,HHV-8)和EB病毒与CD发病相关,但证据不足[6】。临床上将CD分为两个亚型:单中心型(UnicentricCastlemanDisease,UCD)和多中心型(MultipleCastlemanDisease,MCD)。UCD中以

7、HV型最为多见,约占UCD病例的80%;PC型和HV-PC型约占20%。MCD较为少见,约占全部CD病例的10%。UCD多见于纵膈、盆腔、腋窝等处,腹腔及腹膜后病变少见。男女比例约为1:1,平均发病年龄30-40岁间,较MCD患者年轻[7]«UCD-HV型多为偶然发现的肿块,多无临床症状,偶见发热(25%)、盗汗(16.7%)、体重减轻(16.7%)等症状[7】,实验室检查亦无阳性结果。UCD-PC型临床症状较多见,包括发热、盗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