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ID:21116280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_第1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_第2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_第3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_第4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其自主提问  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比如在讲“六年级下册数学思考”这一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在本子上任意画8个点,告诉学生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问8个点到底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呢?经学生操作发现,很多人得不到一样的答案,并感觉十分困难。而老师不用画便轻松回答出来是28条。当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回答是正确的,学生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说出答案的呢?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源于教师创

2、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悟到这里有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把问题提出来,然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来解决,促使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其敢于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害怕的心理,怕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这些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

3、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不以权威者、裁判者、命令者、监督者的形象自居。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赞扬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启发。要鼓励和欣赏学生提出问题,使他们敢于求异、求新。  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

4、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  三通过多说多做多想,使其勤于提问  1.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商不变的性质”“

5、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不能是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项?”等一系列的问题。  2.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  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比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继续旋转下去将得到什么角?如果

6、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为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3.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  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比如在“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要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学生将会提出“能不能化成同分子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来。  四掌握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  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场面:让

7、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干瞪眼。掌握提问题的方法是会提问提的关键。本人从以下几种常见的思维方法入手,对学生进行训练。  1.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  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在知识的结合点上找问题,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  2.比较提问  比较是在思想上将对象和对象的各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征仔细辨别,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的思考方法。教师应让学生习惯于比较这两种事物的异同点,从而提出问题。  3.联想提问  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这两类事物可能是类似的、相近的,也可能是对立的,还可能是有因果关系的。  4.

8、分析与综合  从结论出发,追溯到必须知道的条件,或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如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根据这些条件,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五积极评价,让学生乐于提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