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山歌音乐教案

放牛山歌音乐教案

ID:21234867

大小:3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0

放牛山歌音乐教案_第1页
放牛山歌音乐教案_第2页
放牛山歌音乐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放牛山歌音乐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公开课教案课题《放牛山歌》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7日班级三年级3班课型新授授课教师刘鑫教材分析:《放牛山歌》是小学人音版第五册第四课《放牧》中的演唱曲。这是一首以农村题材为内容的四川民歌。音乐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全曲用“6、1、2”三个音为轴心,,贯穿全曲,使其具有山歌高亢的特点。衬词“哟喂”,及“啥”字地方方言的运用,使歌曲增强了浓郁的四川民歌风格。从而形成了一领众和的对唱效果。第三乐句“XX..”切分节奏的出现,使牧童在欢乐放牧时的心情得到了欢畅的抒发。第五乐句宽

2、松舒展的旋律唱出了“哥儿啰喂”,犹如牧童在山坡上向远处呼唤的生动情景,热情而又奔放,歌声悠扬。最后一个乐句采用了与第四乐句同头换尾的手法,再现了牧童们放牧时欢乐的情景和劳动的喜悦之情。学情分析:我校学生整体情况参差不齐,音乐课对于部分农村学生来说较陌生,这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这首歌曲中,重难点节奏较多,加大他们学习的难度。在教学时,应注重方法的运用。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音乐与地区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2、学会歌曲中重点节奏X—;X;X能够用动作表演,并记住节拍,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3、3、有感情地唱好《放牛山歌》的同时,并且能够用四川话演唱,感受地方音乐独有特色。教学重点:1、学会歌曲中重点掌握节奏X、X—,能够用动作表演,并记住节拍,运用到歌曲演唱中。2、让学生掌握歌曲中出现的“背上那背个哟喂”的节奏,并能够正确的演唱。3、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同时,将表演运用到歌曲中。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师:孩子们轻轻的闭上你的眼睛,听听看你在音乐中找到了什么?生:回答师:有一个地方它有孩子们说的所有一切,这儿就叫山谷,他有一种非常美妙的声音叫回音,听它来了(师范唱回音)生:听师:我邀请孩子们来做我的回音,想参加的

4、孩子在那?(是用动作告诉学生准备)师分配小组唱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师生互动)2、3212、哟喂哟啥3212—1216—哥儿啰喂哥儿啰喂师:孩子们在山涧的回声真好听,听音乐看看你们把谁引来了(放音乐,师贴画)生:把放牛的孩子引来了;还有捡柴的孩子。师:那放牛是怎么放的?捡柴是怎样做的?生:(表演,老师统一动作)师:小孩放着牛儿、捡着柴,还唱着歌,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唱的是什么歌(师范唱)生:《放牛山歌》三、聆听歌曲师:他们唱的歌词好象特别有意思,我们一起去读读看。(跟着老师一起读歌词“背上那背个哟啥”重点解决)师:谁知道有意思的歌词在那?生:括号里的词师:

5、对,这是我们山歌的独有特色,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心里默默地跟着演唱一次。(听音乐)师:歌词有意思吧,还有更有意思的等着大家,准备了。听音乐,我来做,你来猜,老师做的动作是哪个颜色字的。(放音乐生听,师做动作。一遍师做生猜;二遍核对答案;三遍一起做)师:谁能来告诉我他们的名字生:X—二分音符2拍X四分音符1拍师:考考大家X是几分音符,几拍?生:X八分音符半拍四、学唱歌曲师:现在我们就将这几个节奏放到歌曲中,看看谁最先学会歌曲,成为最能干的放牛娃!老师演唱同学们打节奏。(师范唱,利用电子琴)生:打节奏师:孩子们节奏打得不错,但唱得怎样呢?先请大家小声的默唱一遍,

6、在来听听谁唱得最好。师:相信大家早知道他们放牛的心情了吧!生:高兴,愉快、、、、、师:那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感受一次?师:孩子们唱得不错,可是“背上背个哟撒”还要孩子们一起感受一下。(解决难点节奏)师:我看到的放牛娃可高兴了,可你们只有几个是,再来一次,放牛去!!生:演唱师:好的,咱们一起放牛去!!(师教动作,学生一起边唱边做动作)五、拓展练习师:放牛太好玩了,咦,我们还不知道他是哪的人啊?生:四川人师:四川人说什么话?四川人唱什么歌?生:四川话、、、、师:我先来唱要得不?(师范唱,边唱边做动作)生:要得师:我们一起来劳动?(师弹琴,生演唱)师:现在我们来

7、做个游戏,叫对山歌,我站在山顶,你们站在山脚,我们来对山歌。(提要求,演唱方式)师生互动师:孩子们,现在你们自己来对对山歌,要一起去捡材,放牛哦。(做动作,唱山歌)师:放牛的孩子刚才告诉我他们要回家了,我们最后在一起来欢送他们吧。(生边唱边回教室)教学反思:在教学这堂课时,前半部分把握得不错,但在教授学生用四川话演唱这首歌时,老师的四川话份太多,让歌曲的美少了很多,老师注意语言的运用。在演唱“哥儿罗喂、、、、”不应该重复演唱回音,可直接将后半部分的1216—作为回音,不能改变作者的意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