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武术运动中常见损伤

浅析武术运动中常见损伤

ID:21247539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0

浅析武术运动中常见损伤_第1页
浅析武术运动中常见损伤_第2页
浅析武术运动中常见损伤_第3页
浅析武术运动中常见损伤_第4页
浅析武术运动中常见损伤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武术运动中常见损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武术运动中常见损伤:G852文献标识:A:1009-9328(2011)08-000-02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对武术运动损伤所收集的数据对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散打爱好者和武术专修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常见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武术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与原因。知道了武术运动容易发生的损伤部位和发生原因,能使武术运动员更好的预防各种常见运动损伤,从而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次数,从而能提高技术含量、学习成绩和比赛能正常发挥。  关键词武术运动常见部位运动损伤预防  一、前言  运动损伤,顾名思义就是参与体育运动时,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各类竞技体育

2、运动过程会发生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武术作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也不例外。武术运动是一项对速度、爆发力和协调性要求特别强的全身性运动。除了练习刀、枪、剑、棍不慎所致的外伤,练习者在运动过程中机体发生损伤也是十分常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是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2010级散打爱好者和部分武术专修的学生,被调查的受伤人数占总专选人数的4/5,男子40人,女子5人,共45人次。  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查阅法。  (二)结果与分析  1.运动员易发生的损伤部位  从表1中各部位损伤的发生数和发生损伤之间的构成比

3、可以看出,其中膝部损伤为最多,其次是坐骨结节,再次是踝部、大腿前肌部、腰部、臀部等。  表1各部位发生损伤的情况  损伤部位膝部坐骨  结节踝部大腿前  肌部腰部臀部胫骨小腿部大拇指  损伤发生数3328191885211  构成比(%)28.6924.3416.5215.656.954.341.730.860.68  表2运动损伤原因情况分析  损伤  原因准备活动动不充分过度  疲劳局部负荷  量过大技术  不正确  其他注意力不不集中赛前突破高难度动作身体素质不好  或比赛负量太大  损伤  发生数351716149521  构成比35.3

4、517.1716.1614.149.095.052.021.01  表2中表明,学生武术训练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共有33人次,占总损伤人数构成比的35.35%;其次是过度疲劳,共17人次,占总损伤人次构成比的17.17%;再有是局部负担量过大,共16人次,占总损伤人次构成比的16.16%;还有就是技术不正确,占总损伤人14人次,构成比的14.14%;注意力不集中5人次,占总损伤人数构成比的5.05%。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及武术运动损伤预防  (一)运动损伤的原因  1.准备活动不正确:一是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二是准备活动

5、的量过大身体已经疲劳,当进入正式训练时,身体机能不是处在良好的状态,而是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必然引起损伤。三是开始做准备活动时,由于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违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容易发生损伤。  2.过度疲劳造成损伤:频繁的专业训练是武术专修学生过度运动损伤显见的因素。由于长时间的运动,身体出汗较多,水分丢失很大,汗中散发的累计盐浓度减少。失水使运动能力降低,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和Na+、K+等电解质,将导致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引起肌肉兴奋性增加而发生肌肉痉挛,同时还会引起低血糖症。  3.局部运动量过大造成损伤:一是运动量安排不合理,常见于专项训

6、练时,由于操之过急,采用“单打一”的片面训练。如有的运动员为了提高下肢力量,在一次训练课或一周训练内容中,专门练下肢跳,如蛙跳、跨步跳和负重跳等。这使局部负担过重,超过其承受能力,而引起损伤,反复积累则成劳损。二是训练方法突然改变,运动量突然增大,跑跳练习过多,而造成髌骨劳损等。  4.技术不正确造成损伤:一是运动员对专项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技术动作存在的缺点和错误较多。错误的技术动作违反了身体结构与机能的特点,以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所以容易受伤。二是技术不正确,完成动作不协调或动作失败,迫使肢体超越正常活动范围而导致肌肉拉伤,特别是由于技术不好

7、,练跳跃动作而遭到失败发生损伤的机会更多。  (二)武术运动损伤预防  1.普及运动损伤的知识  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运动损伤的知识,使学生能掌握必要的运动损伤知识,并在运动损伤发生后能分析损伤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2.充分作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内容和量应根据训练和比赛内容,以及运动员个体情况和气候条件而定。准备活动要充分,有针对性。做完一般性准备活动后,应做与该训练课(或比赛)主要内容相似的专项准备活动。  研究表明,准备活动结束后与正式运动间隔的时间以1-4分钟为宜。准备活动的时间和量,专家指出以20分钟左右,或

8、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好。  3.安排训练科学合理  由于损伤不仅直接影响到训练效果,而且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因此,要尽量预防伤病的发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