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会通的人性自觉与中国哲学史的重写

文史哲会通的人性自觉与中国哲学史的重写

ID:21336606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1

文史哲会通的人性自觉与中国哲学史的重写_第1页
文史哲会通的人性自觉与中国哲学史的重写_第2页
文史哲会通的人性自觉与中国哲学史的重写_第3页
文史哲会通的人性自觉与中国哲学史的重写_第4页
文史哲会通的人性自觉与中国哲学史的重写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史哲会通的人性自觉与中国哲学史的重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史哲会通的人性自觉与中国哲学史的重写:文史哲的目的在于能够探索宇宙中人性的奥妙以及感化人心、提升人的仁慈情感。而文史哲的会通,即是指在文学艺术对世间情怀的表达、史学对时光的延伸探索、哲学对宇宙万态的揭示之间融会贯通,形成知识共享。文史哲的会通是不同学科之间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的一个动态过程,它能引发出思考者对人世间的情感、善恶及各种事物的思考、探究,也能促进人类对人文思想史的再次理解。重写中国哲学史,就应当仔细的琢磨中国文人的细腻思维,感悟出史人的知识智慧,对我国的哲学要充满自信,既要有人文情怀,又要有世界性的眼光来发挥出

2、我国哲学史思维的优势,塑造出文史哲的独特价值及永久不衰的智慧,从而走向世界,引领世界文化潮流。关键词:文史哲;会通;哲学史的重写引言:“文史哲不分家”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学者推崇的文化观点,到了当代也应是如此。文史哲的会通,其意义在于文史哲之间可以互相沟通、表达出各方的意见或者说内心的想法。这种会通并非是说要抛弃各学科的特性,也不是说否定了它们的优势。而是促使了各学科的自我超越、相互借鉴,以新的眼光和心态来看待中国的历史及这个世界,从而促使哲学史的重写。一、文史哲会通的人性自觉人性的追问是亘古不变的问题,正因如此,才产生了极具

3、人文思想的文史哲。很明显,文史哲这些学科均是在探究人之间的故事,但由于人的故事太过复杂,范围又广,所以仅依靠某一学科是无法完整描述的,这也就出现了各人文学科的分工合作。由于过程较为漫长,研究者逐渐忘记了他们探究的目的——人性,以至于要提出分科之道。实际上,人的那种丰富而复杂的故事,只有当文史哲会通起来才能得以完整诠释,因为每个学科都有着各自的特性及侧重点,独自讲述将永远达不到最终目标。以文学来说,它主要是表述人的内心情感及生活体验,其侧重以形象、生动的方式来加以描述。文学是于生活,但又从未超越过生活。在洞察人性的过程中,文

4、学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文学才能触摸到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只有文学的表达方法才最为全面、形象。而史学的重点在于能够把握住人的实践理性及最高智慧。与文学相比,史学更为务实、严谨,更具有理性特征。史学不只是对历史发展的一个简单记录,它具有解释和引导的功能,它是以现实为基础从而更好的展望未来。哲学,它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其主要是为了探索人生的真谛及终极关怀。在中国,哲学的侧重点在于人悟性的开启,它以批判的眼光及不断提问的方式来揭示事物的本质,掌握生命的轨迹。总之,文史哲的会通将是对人性、生命真谛的一种提升,它是人性思想的交

5、流与融合,它对人性内涵、历史过程及思想智慧是更深层次的洞察。二、中国哲学史的重写中国哲学史的重写,应当以创新的眼光,突破原来的思维模式,对人文思想进行重新的理解及创写。第一,抓住传统的思维方式,体现人性感悟的真谛。我国人文思想的重点在于人性的感化及改善提高,尤其是人性的开启,希望通过人内心的自我觉悟来构建社会的和谐。在中国的哲学中,道德的感悟、历史的实践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重写中国哲学史时,仍应以此为重写的重点。因此,我们以保持中国哲学原有的自信,摆脱西方世界对中国哲学的偏见,用世界性的眼光及人文情怀来重新定位中

6、国哲学,以凸显我国哲学的优势及特性。曾经,我国历史上也有过对哲学的重写,虽有一定的创新性,但仍停留在西方哲学的标准及模式中。这次的重写,应引以为戒,要有创新性,既要有时代特色,又要保持传统特征,要发挥出中国哲学史的灵性。第二,揭示中国思想家对世道人心的独特感悟,以展示我国哲学的内在人文。在过去中国哲学史重写的过程中,它们往往没有顾虑到文史哲的整体性,而是抽离出部分哲学思想,再以西方的述写方式及观点来对其加以编排。这种抽离式的重写,导致了中国哲学系统的分层断裂,丧失了完整性。实际上,思想家的人文智慧和人文感悟应置于我国哲学发

7、展的历史全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展示出中国哲学丰富多彩的思想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中国哲学的个性光彩。因为,中国的哲学是集文学、史学及哲学于一体的,它们对宇宙事物、人性奥妙有着完整性的探索,人们不能对其随意的割裂。综上,重写中国哲学史时应具会通意识,这样才能全面的展示我国人文思想的精神与智慧。第三,坚持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特性,真实展示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外界的独特文化,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中华思想。因此,在重写中国哲学史时要注重中华文化的过去与现实,不要简单的就断定某种思想流派才

8、是正宗的宗派,要对我国哲学史上的各家思想流派进行合理、正当的评价与考量。同时,在对中国哲学史进行重写时,要考虑到我国各民族对哲学思想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只有这样,才是符合历史实情、尊重各方思想的中国哲学史。第四,兼具历史意识和全球意识,让中国哲学史走向世界所谓历史意识,即指中国哲学的历史脉络、历史特征。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