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思政教育中微博和微信的运用

浅论高职思政教育中微博和微信的运用

ID:21357653

大小:57.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1

浅论高职思政教育中微博和微信的运用_第1页
浅论高职思政教育中微博和微信的运用_第2页
浅论高职思政教育中微博和微信的运用_第3页
浅论高职思政教育中微博和微信的运用_第4页
浅论高职思政教育中微博和微信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高职思政教育中微博和微信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高职思政教育中微博和微信的运用【摘要】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电子信息网络的构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沟通交流,学习和工作。微博和微信的产生代表着信息化又更近一步的发展。微博、微信是大学生非常喜爱的网络交流途径。对于大学生正确的行为方式的建立,价值观的树立,以及生活习惯的养成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快速的传播与资源共享性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许多机遇,同样也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挑战。【关键词】微博;微信;信息化教学;机遇与挑战

2、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182-01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的飞速发展,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来说。这即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既有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又在同时存在着一些弊端,在网络大时代的环境下,高职院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既要与时俱进,鼓励创新,迎难而上,又同时要推动我国的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发展和可持续创造。一、微博微信发展的特点和性质(一)微博特点和性质微博是近十年出现并且流行起来的一种网络交流平台,微博没有固定的格式。微博的特点主要表现

3、在如下几点:第一,同博客相比,微博就相当于草根,微博对于格式没有太多的要求,对于语言概括和文学修养也没有太硬性的要求,使用微博的用户能够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对自己的心情以及周围的事件进行描述和表达。第二,微博的便捷和快速性,短微博在一百四十字范围内,用户可以自由表达,创造自己的原创作品,根据自己当时当天的心情进行描写和抒发。第三,同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相比,微博给人们一定的私人空间,书面形式的沟通交流方式在能够让人们自由表迗聊天的同时又能够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微博的交流对象比较广泛,用户自由发言书写,在微博上的其他

4、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给予反应。在自由交流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发布自己的感情和心理想法,是一个能够更大限度的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二)微信的特点和性质微信首先是一种直面形式的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同时微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微信使用者想要迗到沟通交流的方式就必须先要通过添加好友,所以在此项不同可以看出来,微信使用者之间关系都是比较亲密的,相互之间认识的人,因此,微信的使用者之间具备非常强烈的情感因素。微信的的发送个体也是比较独立的,封闭的,有时也是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所以微信比较注重两个个体之间的沟通交

5、流,更具有私密性质。二、微信和微博在思想教育中运用的优势和短处(一)微信和微博在思想教育运用中的优势现在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学校作为一个人才的输出地,也在与时代共同进步,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到来。随着微信、微博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作为一个公众平台也逐渐走进学校,学校可以利用微博公众平台让社会各界了解到学校的教育体系,让思想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能够同步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与时俱进,不与社会脱节,能够在毕业之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同时由于微信的指向性和情感因素使得微信成为了能够快速有效的传递校

6、园信息的一种崭新的方式,面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发展的需求,以及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能够让学校能够结合工作的实际特点,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优势和特点,推动学校教工党支部队伍的建设,提高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高度,从而能够科学的建立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课程,使学校的思想教育课程能够与时俱进,同社会的发展相互结合。(二)微博,微信的运用在思想教育中的短处和对策网络是时代大环境下衍生出来的产物,是社会飞速发展的体现。同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学校的教育方面也是存在着利弊不同的两点,在学校教育过程中

7、需要相互融合,同时也是对于认知度,交流工具,以及社会的新兴生产力进行相互融合。在微博和微信的实践过程中,由于社会信息的公开以及学生对于信息的无选择性,使得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偏差,所以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提出针对性的一些对策,能够丰富学校的教学形式以及内容,减少甚至杜绝学生的偏差行为。三、结束语在现今网络化的数字社会,只有对网络环境信息和环境有了充分的掌握和了解,才能在结合社会实践的同时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才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网络环境所带来的挑战,才能在挑战的同时不断地创造机遇。才能不断地加强和改革我国的

8、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在掌握好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要发散思维,对内容不断地进行创新,在教育中把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相互融合,定期对学生进行网络环境和意识进行培训,只有这样才能让思想政治的相关工作合理的发展下去。参考文献:[1]韩晓玲.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时代教育,2015(10).[2]贾春霞.“微”家族挑战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