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的网络文化

病态的网络文化

ID:21426760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病态的网络文化_第1页
病态的网络文化_第2页
病态的网络文化_第3页
资源描述:

《病态的网络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病态的网络文化何谓“网络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沈杰先生将其定义为“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的世界中,进行工作、交往、学习、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见《半月谈》2002年第12期)恐怕谁也无法否认,互联网的存在与发展正深刻影响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作为一种新兴文化,网络文化不仅综汇了当前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主要特征,其高科技时代产物的身份更使它全身散发出一股清新诱人的气息。尽管网络文化受到愈来愈多人的垂青和喜爱,但正如蹒跚学步的孩子难免会摔倒,网络文化也身不

2、由己地沾染上诸多不良习气。前不久,《人民日报》的重要言论栏目“人民论坛”发表了题为《从网名看格调》的文章,对当前网络某些不文明现象表现出了忧虑。文章举例批评了一些网名格调低下,以丑为美,令人生厌。网名是上网者在网上给自己所取的虚拟名字,其取舍标准,完全按照网民的个人兴趣。于是乎,各种稀奇古怪的网名齐齐登堂亮相,在网上形成一道堪称奇特的景观。本来,网名如何取舍纯属网民私事,只要无伤大雅也无大碍。但偏偏有一些“奇才”,为了达到“名不惊人死不休”的目的,专找刁钻古怪的字词,甚至没有了起码的美丑标准。这些不洁的字眼经互联网迅速传播后,对网络

3、良好风气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毕竟,当你在网上看到“天生杀人狂”、“性虐者”、“我是疯子我怕谁”之类网名时,我想大家的感受都是相同的。上网聊天是时下许多网民网上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网聊不受时空距离限制,大家可以不戴面具地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沟通,因而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参与。网上聊天室在为天南地北的网民架构起一个交朋结友空间的同时,却也成了藏污纳垢的所在,这是不争的事实。为了一探虚实,笔者曾登陆一家著名门户网站的聊天室,令人惊诧的是,在这个挤了百来号人的小小的空间里,竟然充斥了大量的污言秽语,跳跃出的每句话几乎都出口成“脏”,如此赤裸

4、露骨的所谓“聊天”,与这家网站在网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极为不符。据媒体报道,最近,北京市在对互联网进行的执法检查中发现,一些网站电子公告栏、留言板、聊天室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散布黄色下流及虚假有害的信息等等,已责令这些网站限期整改。类似举措很有必要,不良的网上聊天非但不能给网民增添生活乐趣,相反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网有病,人知否”网络文化的一些病相产生已非一天两天,并有蔓延之势。不良网络文化若得不到有效遏制,将可能刺激网络违法犯罪现象的上升率。目前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大都属于年轻一代,去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5、,我国已有上网用户中,18岁以下的人占%,18—24岁的人占%,25—30岁的人占%,31—35岁的人占%,由此可见,%的网民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青年人对新奇事物有本能的冲动和接触欲望,由此也容易被一些“垃圾文化”诱导而迷失方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网络文化遭遇“黑色文化”、“色情文化”、“暴力文化”等不良文化侵袭时,我想惟一的办法是尽快填补涉及网络法律法规的空白,通过建立健全网络法则制度,让网络文化形成一个健康有序的积极氛围,从而让网民们呼吸到自由纯净的网络空气。此外,人们还需提高自身的自律性,诚如沈杰先生所说“网络文化存在问题

6、的关键不在于网络本身,而在于人们如何对它们进行把握和使用”。只有大家都来自觉遵守这个游戏规则,网络文化才会焕发出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