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病原菌分布调查及耐药性探讨

血培养病原菌分布调查及耐药性探讨

ID:21440954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2

血培养病原菌分布调查及耐药性探讨_第1页
血培养病原菌分布调查及耐药性探讨_第2页
血培养病原菌分布调查及耐药性探讨_第3页
血培养病原菌分布调查及耐药性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血培养病原菌分布调查及耐药性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血培养病原菌分布调查及耐药性探讨[]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07年1月-2009年12月372例感染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报告,并结合耐药检测指导用药方法。结果372例感染患者血培养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占58.60%,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33.87%,真菌感染占4.56%。其中其中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葡萄球菌居首位,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居首位(P<0.05)。结论送检血液标本快速培养检测出病原菌,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对于尽早明确诊断,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关键词]血培养细菌培分布药敏分析  []R37[]A[]1005-0515(2011)-08-313-01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改变及压力因素导致自身免疫力的下降,加上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特别是静脉导管及各种手段的应用,血行性感染在医院中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1]。当人体受到细菌感染后,发生局部炎症及菌血症,严重危胁着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对血培养中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和寻找敏感的药物特别重要。下面就我院门诊372例血培养病原菌分布调查及耐药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各科门诊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的372例感染患者,其中男性2

3、02例,女性170例;年龄8岁至68岁,平均38岁。其中呼吸系统感染184例,尿路感染146例,骨科感染28例,其它感染14例。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购自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公司。仪器使用欧洲进品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M-H琼脂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药敏纸片及真菌快速药敏试剂盒购于国内温州康泰生物科技公司。  1.2取样及检测方法  1.2.1采取抽样取份及填表调查,跟踪检测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别、诊断和治疗情况,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  1.2.2标本的采集及培养,采集标本时无菌操纵,小儿采血3ml注进儿

4、童瓶,成人采血5ml注进成人瓶,送微生物室置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中。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  1.2.3药敏试验,采用抗生素浓度梯度法(E-tes法)结合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药敏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文件标准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判断[2]。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采用纸片扩散初筛试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测采用4%M-H高盐琼脂作K-B法测定。  1.3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进行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血培养感染病原分布及抗生素使用分

5、析表[n(%)]  *P<0.05  2.1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高达82%,其他球菌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均超过4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对氨曲南耐药率低于6%。  2.2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血培养病原菌中,所有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菌素类、阿莫西林、耐药率高达68%;对氨曲南的耐药率超过18%,对阿米卡星、依诺沙星耐药率为22%。  2.3耐药率真菌对咪康唑、氟康唑耐药率超过38%,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耐药率低于8%。  3讨论细菌培养的标本由检验人员严格采集。采集的标本经过孵育、移种,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再根据各种病原菌的生

6、物学特性鉴定发出报告。血液的细菌性培养受外界干扰的因素不大。这对临床治疗有效地控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上述实践,本组中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葡萄球菌居首位,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居首位。本组内科感染居首位,可能与伴有呼吸道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有关;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放疗、化疗治疗手段的使用,易引起病原菌感染,发生菌血症血液。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本组血培养中均分离到MRSA、MRS、HLGR、产ESBLs菌,并表现出很高的耐药性。根据NCCLS药敏标准,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含酶抑制剂以及大环内酯类、氨基甙类对MRS

7、的临床治疗均无效[3],当出现HLGR菌株时,用青霉素、氨苄西林与氨基甙类抗生素联用不能产生协同效应。细菌耐药性中获得性耐药主要来自敏感菌与抗菌药物接触后基因发生突变,从而产生耐药变异菌株。三代头孢菌素广泛应用使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已发生了变异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可水解破坏头孢菌素类药物。同时,真菌对咪唑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以免延误病情。  综上,细菌耐药性监测是决定临床医生选择抗生素的重要参考,临床应加强对血培养的检测,依据药敏试验结果,结合临床疗效选用抗生素。药物最好在肾组织、尿液、血液中都应有较高浓度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