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两型社会”建设(秦尊文)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两型社会”建设(秦尊文) 

ID:21544676

大小:62.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2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两型社会”建设(秦尊文) _第1页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两型社会”建设(秦尊文) _第2页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两型社会”建设(秦尊文) _第3页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两型社会”建设(秦尊文) _第4页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两型社会”建设(秦尊文) 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两型社会”建设(秦尊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两型社会”建设(秦尊文)一个城市或城市群,如果单是赚钱机器,但环境恶化、生态退化,这不是生态城市或生态城市群;如果企业倒闭,职工失业,经济萧条,虽然没有对区域生态环境形成破坏,但这也不是生态城市或生态城市群。因此,武汉城市圈应当是“生态优先”与“以人为本”的有机统一XX年10月,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理念。同年12月,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同时获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笔者认为,建设“两型社会”就是建设生态文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际上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试验田。构建“两型社会”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

2、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两型社会”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简称,这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提法。国际上通常使用“环境友好型社会”概念,这是因为资源节约是环境友好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上讲,“环境友好型”概念可以涵盖“资源节约型:在内涵方面,资源节约指的是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等,关注的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资源使用率,环境友好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包括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要素,资源节约只是其中的经济要素。在对象方面,资源节约是相对生产的产品而言,而环境友好更为关注生产和消费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强调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在手段方面,资源节约可

3、以提供“节流”措施,而环境友好可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进行统筹,而且环境友好比资源节约更多地强调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等多种措施降低环境成本。“环境友好”概念最早出现在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21世纪议程》中。之后,“环境友好技术”、“环境友好产品与服务”、“环境友好企业”等概念相继出现。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世界各国开始全面提出“环境友好”的理念。XX年日本发表了《环境保护白皮书》,明确提出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由此诞生。这个概念引入我国后,是与“资源节约型”

4、并列的。XX年3月12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指出:“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两型”并列的原因是要突出资源节约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的资源能源消耗的代价太大了。据中国科学院《XX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选取一次能源、淡水、水泥、钢材和常用有色金属的消耗量来计算节约系数,对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进行排序,结果表明丹麦是资源绩效最好的国家,中国仅排在第54位。另据有关资料,XX年中国的GDP

5、总量占到世界的5.5%,却消耗了世界54%的水泥、1/3的钢材、1/4的铜和铝。XX年中国的GDP总量占到世界的6%,而能源消耗占到了全球的15%。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是日本的20倍,是韩国的8倍,主要工业产品能耗比国外平均水平高出约40%o我国将“资源节约型”从“环境友好型”中单列出来,甚至放在“环境友好型”之前,正是基于目前资源能源消耗极其严峻的形势,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资源不节约也是导致对环境不友好的重要成因。XX年6月14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中国XX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了8%,增量占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量的2/3,比第二位的美国高14%;未来几年中国

6、的排放量很可能会继续大幅度增加,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强劲,严重依靠煤,并且发展最快的是全球一些污染最严重的工业部门,如水泥、铝和厚玻璃板。因此,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狠抓资源节约也抓住了环境友好的要害之一。“生态文明”是对社会主义文明观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也是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超越生态文明与“两型社会”是什么关系?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两型社会”是生态文明的主要阐释和基本内容。XX年9月10日,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方案。方案特别强调创新资源节约

7、、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的理念。创新资源节约体制机制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领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武汉城市圈将建立健全新建项目准入机制,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建立政府引导的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健全促进资源节约的市场机制。这样,“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并用,可以形成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特别是促进资源节约的市场机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城市圈将通过改革资源产权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体现资源稀缺程度及环境恢复成本、市场主导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