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ID:21705671

大小:716.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0-2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_第1页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_第2页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_第3页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_第4页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规划(2009—2012年)北京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2009年6月目录前言3一、规划背景5(一)农业基础建设发展历程5(二)农业基础建设现状6(三)存在的问题9(四)机遇和优势11二、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目标12(一)指导思想12(二)建设原则12(三)建设目标14三、规划范围、建设规模和进度15(一)规划范围15(二)建设规模16(三)建设进度16四、主要建设内容16(一)以配水节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改善工程17(二)以质量提升为中心的农田培肥工程18(三)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中心的田园清洁循环工程19(四)以农田

2、景观建设为中心的沟路林渠配套工程21五、投资标准与概算21(一)以配水节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改善工程22(二)以质量提升为中心的农田培肥工程22(三)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中心的田园清洁循环工程23(四)以农田景观建设为中心的沟路林渠配套工程24六、效益分析24(一)经济效益24(二)生态效益25(三)社会效益25七、保障措施25八、2009年计划任务与投资安排28附件1-附件11专家论证意见前言耕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保障。农田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而且是首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宜居城市重要的生产性绿色空间。随着城市不断扩张和人口不断增加

3、,首都耕地急剧减少,1979-2008年全市耕地平均每年递减10万亩,其中,2000年底全市耕地面积为493.5万亩,2008年底为347.5万亩,平均每年减少约16万亩。2008年10月16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确定北京市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为339万亩、到2020年为322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80万亩(附件1)。为切实保护、利用、建设、管理好首都宝贵的耕地资源,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和六次全会分别提出了“尽快启动编制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规划,2009年启动实施”和“尽快编制完成现代农业基础建设规划

4、,2009年启动建设30万亩综合示范工程”的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市委全会的相关要求,特编制《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规划(2009年-2012年)》。本规划是未来我市耕地资源保护和耕地质量建设的重要依据,是“221平台”的具体应用和进一步深化。规划的实施是切实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生态服务能力、景观服务能力,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性工作;是切实推动新农村建设,提升农业生产基础、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与“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双轮驱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5、观,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任务,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根本要求的具体体现,对于提高首都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首都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规划主要依据以下相关政策文件编制:《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生态环境发展规划》、《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北京市山区协调发展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6、北京市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09年~2012年)》、《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布局》(2006年)、《中共北京市委关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意见》(2008年12月25日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五次全会通过)。本规划编制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年鉴、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数据、2005-2008年测土配方施肥检测数据、2006年农业生态环境普查数据、林业二类调查数据,根据抽样调查和典型设计等方式测算所得数据。本规划为第一期规划,期限为2009-2012年,原则上每年实施30万亩(其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农田节水项目每年实施20万亩,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7、每年实施10万亩),四年实施总面积为120万亩,重点建设以九大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为主的基本农田。根据第一期规划实施情况与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将适时编制第二期规划,于2012年以后继续推进剩余的基本农田、耕地建设。本规划中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特指以配水节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改善工程、以质量提升为中心的农田培肥工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中心的田园清洁循环工程、以农田景观建设为中心的沟路林渠配套工程,包涵12项主要工程和技术措施:水源及输水工程,田间节水配套;增施有机肥、配方肥(缓释肥),推广玉米秸秆还田和土壤深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循环

8、利用;土地规模整理、林网修补完善、田间路网修补、农田景观提升。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