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论证答辩记录

开题报告论证答辩记录

ID:22000060

大小:20.5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6

开题报告论证答辩记录_第1页
开题报告论证答辩记录_第2页
开题报告论证答辩记录_第3页
开题报告论证答辩记录_第4页
开题报告论证答辩记录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论证答辩记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开题报告论证答辩记录时间:9年9月6日(星期六)上午9:——11:3地点:常青藤实验中学第一会议室主持人:彭钢具体程序:一、介绍专家课题组成员1、介绍课题组成员彭钢、刘电芝、母小勇、杨琼、陈瑞生(诸位身份从略)课题组成员介绍(名单从略)、回顾课题评估过程项目确立来之不易,江苏省第一个开题的学校。3、简介开题会的流程二、秦力校长作课题开题情况报告1、欢迎各位领导专家、论述课题成功申报的意义与价值,向各位表示感谢3、回顾常青藤实验学校建立成长发展的历史4、概述学校办学成果,播放招生报名的录像5、介绍常青藤办学原则与常青藤精神及常青藤校本课程体系6、

2、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需求分析与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期望、介绍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所作的工作8、展望未来的发展、具体实施操作的设计与目标三、教评室主任刘真瑜就“以校本评价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作报告(内容从略)四、课题组成员答辩专家提问,课题组成员答辩。1、刘电芝提问:中学能批下课题,很不容易。从评价的角度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有新意的,而且是关键的。从介绍中看到大量的研究工作,开题报告比立项报告丰富充实具体得多。如何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发展?问题一:学校的评价如何与个人评价相结合,个人内在的动力?手段措施主要是外在评价,如何激发个人内在的动力

3、?问题二、如何与专业发展相联系?问题三、如何与前提相联系,“基于评价基础上的”问题四、外部评价很到位,很具体,对于高校有启示;外部刺激(消极)与内部动机、积极情感的结合,如何激发个人情感?更深层次更持久地发展?问题五、评价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更客观更全面更科学?、母小勇提问:深有同感,落脚点是什么?是落在专业发展还是校本评价?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方案?问题一、目标是什么?其实就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问题。校本是一个依据?手段?可能最终实施与落实的成果是不同的,如果不厘清这两个概念,最终课题可能会无法结题。因为本质上是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而不是

4、教师评价的课题。这是两个概念。问题二、基于校本评价的问题,有没有思考过,教师专业发展国内外专家已经有很多经验范式模式,你们有没有思考过,你们的校本体现在哪方面?特色是什么?校本的呈现构成,是复杂多样的,你怎么体现你学校校本的特色?基于你们学校的特色,你们的办学理念等等,你们的校本,如何强化学校本身的理念宗旨以及学生的特殊情况?问题三、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评价不是目的,目的应该是发展。但是,评价问题会带来很多复杂繁琐毫无意义价值的形式表格之类的东西,其可操作性?其评价的方式?其最终的目的?最终的成果?有无推广价值?标杆的作用何在?既然是教师的专业

5、成长,应该有两个方面的要素,本体性的知识技能,暨其所教的学科的理解与认识,专业发展是终身的不断的积累的过程。比如我就是语文,那么语文是什么?立足于各个具体的学科的情况特点。还有一个是条件性的知识和技能,涉及到教师的人格素养精神理念等等;评价是需要外部的引领刺激的,内在与外在的结合。3、杨琼提问:课题落脚点的问题,定位在哪里?应该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秦校长的专题报告,可以体现前期做了大量工作。中学是比较困惑(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在我校前期的大量工作的基础上,作为国家课题,突破点在哪里?(其实就是如何突破瓶颈的问题)4、陈瑞生提问:做课题的过程中

6、,一直在考虑到问题。第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如何更恰当?更准确?第二,课题的关键,怎么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力的激发?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比如教师的我发展规划,评价是为了促进帮助。第三,如何从文本中跳出来,真正地落实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来,所有的表格资料,落脚点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陈认为,是学生的发展。(或可存异义)第四,如何使我们的特色更特?特色就是常青藤生长出来的成果,要使之飞出港城,影响更深远。课题组成员的老师们回答问题:史金霞,关于母教授与陈教授的问题,回答与交流。母教授互动。田大璜,目标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外部措施与内在

7、激励,结合身来回答。作为语文教师,逐渐倾向于阅读教学,这种发展是更狭窄了,还是更专业了呢?刘院长的互动,两者并不矛盾,有所侧重,哪一个更重要。至于田老师,这是一种深化发展,是好现象,深化的发展有个宽的奠基是很重要的。彭钢谈话,过去很少提教师的个体精神,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如今认识到教师也是一个个体生命,也有他身的发展需求,身存在的需求。但是两者是不可分开的,不能够设想教师的价值只从身体现出来的。学生的发展是对教师的最好的评价,在学生发展那里确认教师的发展。彭钢总结提问:第一,教育部规划的项目和省里的项目究竟是什么关系,突破点在哪里?一个项目

8、报了两个层级,是可以的。但是,做教育部的课题,有哪些新的要求,有哪些突破?不要满足于一体化的措施,不要偷懒,要高标准。把两个方案做个比较,怎么提高突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