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浅引导: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催化剂

基于浅引导: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催化剂

ID:22028578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6

基于浅引导: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催化剂_第1页
基于浅引导: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催化剂_第2页
基于浅引导: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催化剂_第3页
基于浅引导: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催化剂_第4页
基于浅引导: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催化剂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浅引导: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催化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浅引导: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催化剂新课标倡导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引导是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催化剂,,有效的引导可以促发学生个性化习作,教师可以在校内活动中引导、在班级交流中引导、在师生谈话中引导、在媒体观看中引导、在事件反思中引导、在多元评价中引导、在作品展示中引导。    新课标指出:“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和人交流”,并“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新课标对写作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应重视对写作过程、方法、情感和态度的评价,是否有写作的喜好和良

2、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这些要求的主要精神,就是倡导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根据新课标精神,我们要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开放课堂教学内容,提倡课外练笔,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走进生活。教师可从校内活动、班级交流、师生谈话、媒体观看、事件反思、多元评价、作品展示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争议、思考,从而张扬个性,乐于表达,写出富有个性化的习作。    (一)在校内活动中引导    学校、班级中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教师也会让学生在活动之后写写日记。可是学生写出来的日记却以“流水账”为多,效果欠理想。难道说学生参加的活动是同样的,写出的作文也必然是同样

3、的吗?当然不是,教师若能细心引导,活动日记也可以写得千变万化、有声有色。由于,就同一件事来说,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搞大扫除。在活动过程中,笔者捉住契机,在三三两两的学生之间巡回,有意识地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你觉得现在我们大扫除的情形像什么?”“你是班里唱歌最好的,现在唱支什么歌最合适?”“咦,你刷的地面不如小芳多呀,怎么办?”“这个活动什么地方让你觉得最开心?”再布置几个性格外向、敢说敢问的学生充当小记者,而性格内向、平时写作也一般的学生充当记录员,对平行班的同学进行了有关此活动的即兴采访。后来交上来的习作中,作文个性便丰富了,有的

4、学生把搞大扫除比作一场攻坚战,有的把自己比作“南泥湾开荒者”,达观的学生在习作中更多地描写自己愉快的心情,争强好胜的人则为了擦的窗户不如别人的干净而耿耿于怀。平时写作一般的学生由于经历了一次采访,从他人处得到启发,也写得比较灵活。  在各种活动中,教师如能引导学生亲历体验,捉住感受中最独到之处,即使相同的事件,写出的作文必然也会各不相同。    (二)在班级交流中引导    交流的一种方式是讨论。讨论是学生在团体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又听取他人的意见,以促进学生对事物感悟的活动。讨论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通过讨论,学生思想和情感都处于活跃状态,各种不同的想法都汇集

5、在一起,有利于学生拓宽思维,产生个性的思维火花。为了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两个平台,即书面平台“班级日记”和口头平台“逐日回顾”。  “班级日记”是一本硬面抄,天天由值日班长记载班级或学校发生的一些事。天天放学前,老师根据“班级日记”中的记载提出一个主题,供每个小组成员参和讨论,在学生手中相互传阅,轮流发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鼓励图文并茂,提倡关注别人的看法,并在“空间”里体现成员之间的思想交流。由于学生性格多样,有的学生非常希看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有的却对畅所欲言尚存顾忌,因此,为了防止一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原因而不愿参和,规定在班级日记里发表见解的学生可以署

6、名,也可以不署名。这样的形式一方面可以作为一次练笔,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从他人的练笔中汲取有益的东西,进步思辨能力。  “逐日回顾”则是利用作业活动时间中的几分钟,让学生说说今天在自己身上或同学、老师身上发生过的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听众们如有不同意见也可以讨论讨论。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小活动,觉得这样的小活动轻松有趣,不轻易厌倦。很多学生说,自己天天都盼看着这个时间的来到,急切地想听听同学的故事。每次放学,学生们都是边讨论边离开教室的,他们的日记里也少了很多无意义的流水账,取而代之的是对人对事的反思和创见。    (三)在师生谈话中引导    这里的谈话,主要是指师

7、和生之间的谈话。教师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学生有无拘无束的灵感,一对一的谈话,能在朋友般的气氛中挖掘出学生内心深处最富个性的想法,从而引导学生记录成文,同时又防止了教师因沟通不到位而轻易否定学生刚刚产生的想法和感受。  有一次在春游途中看到了一头带着牛犊的老水牛,班上一个女孩子兴奋地指给大家看。笔者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由于一看到这个场景,“舔犊情深”这个词马上跳进了脑中。于是捉住这个时机问:“你想到了什么?”出乎意料的是,她说:“我想起了电视上经常放的斗牛。”笔者觉得有点可笑,刚想把“舔犊情深”这个词语告诉她,话到口边又咽了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