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备能力以研促教保精准

以学定教备能力以研促教保精准

ID:22093199

大小:3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7

以学定教备能力以研促教保精准_第1页
以学定教备能力以研促教保精准_第2页
以学定教备能力以研促教保精准_第3页
以学定教备能力以研促教保精准_第4页
以学定教备能力以研促教保精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学定教备能力以研促教保精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学定教备能力以研促教保精准  去年底,笔者代表南宁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南宁二中)到百色市田阳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田高)开展同课异构和备考帮扶活动。在去田阳之前,笔者与田高地理组的老师进行了电话沟通,得悉此次授课的班级为毕业班的次重点班,学生成绩处于一本线边缘、二本线内,主要备考目标为冲一本,目前学校仍处在第一轮复习阶段,本次同课异构的内容是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根据笔者在南宁二中的教学经验,“一本边缘生”的通常情况是识记的知识点不少,只是知识碎片化严重,而且有个毛病,就是习惯在做题

2、时套用答题模式。基于此学情定位,笔者初步确定了本课的设计思路:着重从知识重构的角度去落实课本基础知识,指导学生学会判断空间的大小并以此确定区位分析的角度,提高学科能力。  一、备考复习课教学流程、理念及方法  因担心学生被千篇一律的参考书所误导,在本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张8K纸导学案,供学生复习时参考使用。导学案的内容包括:考纲链接;2017年高考目标定位;按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个板块分别对课本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并配合适当的练习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安排适当的课后练习,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  (

3、一)依据课标、考纲备教材内容  笔者认为,每一节复习课教学,教师在开课之初便应让学生明白这节备考复习课在学科学习内容和高考中的准确地位。其中,内容对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高考对应《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依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把课标相关内容转化为学生经过探究能够自己总结出来的学习目标和具体要求,比教师直接呈现课标相关要求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其操作性更强。比如课标和2017年新考纲对本节内容的知识点和考点要求均为以下两点: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

4、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②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操作后精准复习,笔者在自己编写的导学案资料中,把这两点要求转换成了以下直接对接高考的复习内容。  2017年高考目标定位:  1.学会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概括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特征。  2.掌握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  3.结合区域地图,说明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4.专业术语储备:复种指数、小农经营、自给、商品率、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其中的第

5、1、2点,主要是为学生系统复习本节知识提供一个思维索引;第3点是对教材知识的问题聚焦和思维升华,地理中的经济问题之所以和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问题不同,就在于它突显了问题的“区域性”,所以一定要“结合区域地图”,通过分析该区域的各种区位因素,从地理学角度说明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第4点是根据考纲“在通用语言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要求,在每一节复习课中先把新出现的专业术语找出来,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记忆和运用专业术语,落实相关知识和能力目标。

6、  (二)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的过程中摸清学情  本课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鉴于学生已经在前一课复习了“农业的区位选择”相关知识,笔者通过让学生先“一起说出”5种情况下农业区位选择主导因素的方式来复习旧知、检测学情,结果发现,学生学习状态非常积极,对于“新疆的哈密瓜甜又香”等前四种情况的农业区位选择主导因素基本都能快速给出正确答案,只是当复习到第五种情况“近年冬季,南方海南等省区的蔬菜供应到东北三省”时,问题出现了:多半学生不假思索地喊出来了“气候”作为答案,而当笔者反问了一句“气候?”时,学生又

7、忽然安静了下来,继而开始出现选择分歧。  生1:(小声回答)交通。  生2:(附和)对啊,(各地的)气候一直没变,但以前海南的蔬菜没有供应到东北哦。  师:没错,你注意到了这个时间限定――“近年”。  生3:(抢答)还有保鲜冷藏技术!  师:非常正确!在这种情况下,交通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规模得到极大的扩张。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区位选择因素的发展变化。  在这个教学环节,看似多数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对于农业区位选择主导因素的基础知识也掌握得基本不错,但是仔细分析,学生的思维深度明显不足,回答问题基本是

8、凭“第一感觉”,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相对较强,如生1、生2、生3。??学生出现深度思考时,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尽可能发挥这部分学生的积极作用,使之可以带动其他学生,慢慢学会独立、深入地思考,养成好的思维习惯,形成好的思维品质。  (三)在案例导学和引导学生以图表形式进行知识重构的过程中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近年高考重点考查考生解读信息的能力,而不是记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