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

也谈“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

ID:22129050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7

上传者:U-991
也谈“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_第1页
也谈“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_第2页
也谈“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_第3页
也谈“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_第4页
也谈“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也谈“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也谈“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摘要:“90后”大学生涌入校园,他们身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特质和禀赋。高校教育者应该根据时代和环境变化,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的新特征,及时准确地全面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这既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又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需要。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特点教育对策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自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16号文件颁布实施至今,我国教育事业呈现利好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的速度、广度、深度、难度均前所未有。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发展,以及我国教育大环境的时代性转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进了历史的新阶段,在这种特殊的、赋有时代标志的环境中“90后”大学生们成长就有了其特殊性的存在。而正是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新一代“90后”在其成长过程中对思想发展的内在需求就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性。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要真正地成为“90后” 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精神伴侣,符合他们对自身思想成长与发展的渴求,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可行性、有效性,就必须结合新时代赋予“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积极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创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  从2008年开始,“90后”大学生开始进入大学校园,中国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教育群体。“90后”大学生与“80后”大学生具有相似之处,他们均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但不同的是,“90后”大学生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具有了明显的成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同时中国信息飞速发展,各种思想碰撞、价值观多元分化的时代也伴随着“90后”大学生的成长。首先我们肯定的是大多数“90后”大学生们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每个时代的特殊性总会赋予新一代受教育群体具有独有的特征性,同样置身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90后”大学生们呈现出了“90后”的思想、行为特点。  1.依赖性增强。  “90后”大学生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大多是于独生子女。这就使得他们患有“王子公主”病的可能性增大。因为他们往往在家庭中属于核心地位,从祖辈到父母甚至是亲戚朋友,均会以他们为家庭发展的核心,对他们倾注所有的精力,期望他们成人成才。家庭会加大对“90后” 这一代人的教育投资,甚至为他们勾画好今后发展的蓝图,定好发展方向,在无意识的日常教育中加以灌输长辈的想法,甚至在一些场合中不注重无意透露一些他们所能为子女创造的一些有利条件。这就容易造就“90后”大学生们产生目标性不明确,依赖性强,认为考上大学便一本万利,今后的路看父母、外界的指向性,而忽略了他们自身内因动力的作用,处于茫然阶段。官二代、富二代的问题也日益严峻。  2.抗压能力低。  我从事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两年,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走访调查、学生座谈,以及部分学生单独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专门针对“90”后大学生进行的一系列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90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较弱,尤其是抗压能力明显不足。面对问题产生或是错误发生的时候,只有15.1%的同学在分析问题缘由的条件下,表示愿意“总结教训,从头努力”。仍然有9.4%的同学会因此一蹶不振,抗拒外界,将自我严重保护,对一切积极解决问题的方法拒绝配合,自我搭建象牙塔,封闭自我;而其中75.5%的学生则会在遭遇挫折后,容易产生抵抗消极情绪。这部分学生在问题出现初期,会试图找寻利己借口及理由避免自身成为问题的主因;在问题出现中期,当他们发现前期的抵抗不足以使得自身规避问题时,便开始积极搜罗自己所能有的“关系”(父母、师长)并发出求助请求,以期通过第三方的力量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思想无疑是受到当前社会一些社会风气所影响;而在问题出现末期,当学生发现抵抗、第三方力量均不能根本性地解决问题,自己又必须承担后果时,75.5%的学生此时就容易产生消极态度,做出种种臆想,严重者心理会留下阴影。   3.孤独感增强。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互联X普及,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里,“90后”学生接受信息渠道多样,同时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这一系列大环境特点造就了他们思想的早熟性。然而如上所述,“90后”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都在为了家庭事业而奋斗着,这就使得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大大减少。对于孩子的早熟或是新事物不能及时地与孩子进行沟通疏导,这样就与“90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新事物探究的本能产生矛盾,导致“90后”大学生转向虚拟的X络世界寻找答案,人际交往主要靠、、MSN、人人X等方式,从而淡化忽略了与朋友面对面交流、聚会、书信直接交流的传统方式。这样就使得绝大多数“90后”学生感到缺少成长玩伴、知心朋友,会因无法及时有效地互动内心想法,无人可倾述而导致“空虚”与“无助”,孤独感较“70后”、“80后”急剧加强。  4.城乡差距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社会城乡差距加大,“90后”大学生们参加高考,从全国各地来到相同的学校,但是他们自身的成长背景,以及教育环境不得已造就了本身在同届学生中因城乡差异而产生个体差异。城市的学生因为家庭条件相对优渥,综合素质或是文体类比如钢琴、书法、芭蕾等项目从小就得到一定的熏陶,与天赋有否无关。从而导致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具有了一定的优越感。而农村小孩考出家乡,来到城市上学,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鲤鱼跳龙门” ,跳出家乡来到城市,开阔了眼界,相对而言新事物的诱惑增多,初入大学,在某些方面的展示才艺时,就略显捉襟见肘。这些对于心理素质稍差的农村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90后”困难学生包括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和心理困难学生,也就是所谓的“三困”学生。而随着经济、信息的高速发展,“90后”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征为以下几点。  1.大学目标模糊。  在教育中一直有一个误区,家长、老师在孩子处于中学甚至从小开始就灌输大学是象牙塔、黄金屋,只要顺利考入大学,学生们就可以一本万利。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刺激学生努力学习,为了早日考入大学而奋斗。但是,当“90后”学生进入大学时,往往会容易被误导,模糊了大学目标,认为培养能力、发展兴趣更为重要甚至取代了学习。我认为,无论在任何阶段,只要是学生,学习永远就是第一要务,这是经久不变的。大学生的定义,首先应该是一个学生,要完成学业;其次大学生不同于中学生、小学生就在于“大”,大学生们应该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锻炼能力、培养素质。但是,就在“90后”大学生中就总会存在着这么一小部分学生,进入大学,目标模糊,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定位在哪,重心在哪。社团活动积极性高涨、专业学习却兴趣缺缺,或是盲目趋流,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推崇出国留学或是不顾本专业知识,在没定义清自身真正的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就盲目选择经济、国际贸易,崇拜金领、白领。   2.以自我为中心。  “90后”大学生们是备受呵护的一代,这就造就了他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自认为看清形势。考虑问题首先从自我出发,当父母与周围师长、朋友观念与自身发生不一致时,有时候易发生抵触情绪,不再愿意与周围交流,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观点表现漠然,出现“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想法与行为。  3.自卑感加强。  “90后”大学生们从中学走向大学,一个个鲜活的同龄个体刹那间从全国各地涌现在了他们的周围。面对这些各异的个体,他们激动、新奇。但是,很快他们就自发地拿自己与周围的新伙伴们对比,经济、学业、能力……当他们发现自己某一方面原来甚至可能自认为是优势的方面处于弱势时,有些学生的心理特征就表征为不适应这种变化甚至不愿意面对,积极者、奋发图强,力争通过自身努力缩短差距,但是消极者就容易自卑感加强,寻求的方式却是自我封闭、自怨自艾或是在虚拟世界中寻求新的满足感。  三、“90后”大学生的教育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指导实践。“90后”大学生思想成熟、坚定的基础于思想政治上的坚定。“90后”大学生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有了明确的理想,才有无穷的动力,这是精神支柱;必须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对美好制度的信念不能改变;必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特别需要加强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教育。据调查了解,“90后”大学生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具有共同的理想和爱国精神,“90后”大学生崇尚责任,社会使命感强,爱国立场坚定,关心国内外大事,心系祖国发展前景。初入大学,“90后”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参加党课学习的学生分别占到63.1%和76.8%。“90后”大学生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两课课堂上思维更加活跃,互动、学习能力强,领悟能力高。当祖国遭受汶川大地震,“90后”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自发、奉献、无私的热情大家都为之感动。我们必须抓住“90后”大学生崇尚社会责任的特点,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宣传手段,并不局限于课堂,加强互动,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精神是一种文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是经过提炼的文化结晶。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精华的表现,是这个民族长期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主导精神。十七大报告指出: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强“90后” 大学生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有助于“90后”大学生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性、积极向上性。  3.加强心理疏导。  心理健康是“90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所以说,心理健康是“9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开展“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加强对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利用“通感”首先认同学生的观点,产生共鸣,引导其说出真实想法,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进而抓住问题源头,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适时改变工作方法。  “90后”大学生的特殊性造就了“90后”学生特有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以前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以及强权政策在“90后”大学生身上早已不适用,我们要立足本质,守住原则,强化感恩教育。同时,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X络媒体资源,对“90后”大学生进行X络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积极引导,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5.加强朋辈榜样教育。   渴望有个伴也许就是他们心底的一种呼声。在教育管理工程中,我们应充分开展朋辈教育,利用同学身边鲜活的人物、事例,在学生周围树立朋辈榜样,加强学生干部,以及学生党团干部队伍的建设。用榜样的作用去引领学生,用朋辈的作用去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营造全体学生共同发展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6.注重教育的延伸性。  合理安排课堂教育与课堂之外的教育,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环节,发挥“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热衷参加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与潜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