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诠释方法的路径创建

中国哲学诠释方法的路径创建

ID:22151084

大小: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7

中国哲学诠释方法的路径创建_第1页
中国哲学诠释方法的路径创建_第2页
中国哲学诠释方法的路径创建_第3页
中国哲学诠释方法的路径创建_第4页
中国哲学诠释方法的路径创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诠释方法的路径创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哲学诠释方法的路径创建周可真(1958),男,江苏宜兴人,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一、义理之学和征实之学:儒经诠释学的两种基本方法诠释(exegesis)是诠释学(德文Hermeneutik,英文hermeneutics)的基本概念。诠释学的先驱人物约翰孔哈德丹恩豪尔所著《圣经诠释学或圣书文献解释方法》(1645),最早使用Hermeneutik(诠释学)一词作为其书名,其本义是文献解释方法。诠释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原本是一种解释技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理论和哲学。作为诠释

2、学范畴的诠释对象的文本,原来仅限于用文字写出来的作品,后来扩展到其他作品,乃至于凡历史的、文化的以及社会的事件或现象非经解读则不能被理解者当作文本来看待。相应地,诠释学中的诠释起初只是对文字作品的解释,后来发展到对存有诸多不同解释之可能的一切非自然的事件或现象的解释,其诠释功能最初只是说明文本原有的意义,后来更兼及说明文本在解释者所处时代所可能具有的意义。就中国哲学作为一种诠释对象、一种特殊的文本而言,它的文本形式是经、史、子、集中的一些作品,它们都是属于用文字写出来的作品。中国古代学术中原本就包含对这些作品的诠释,例

3、如,经学中对经部作品的诠释,史学中对史部作品的诠释,玄学中对经部作品(《周易》)和子部作品(《老子》、《庄子》)的诠释,诗话中对集部作品(《诗》)的诠释。其中,经学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实际形成了一门可以被称为儒经诠释学的学问,即儒家经典文献诠释方法。清代学者曾将宋明以来的经学归为义理之学和征实之学①两种基本形态,它们也标志了儒经诠释学的两种基本方法。义理之学发端于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1]原始经学中的述六经②。如果说孔子治六经是经学之始的话,那么,孔子述六经就是儒经

4、诠释学之始。述是孔子对六经的诠释方法。根据《孟子离娄下》和《史记孔子世家》的有关记述③,孔子对六经的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保留所治经文中合乎礼义者;其二,删除所治经文中不合礼义者。显然,经其如此之述的六经,是反映孔子本人对于礼义的理解的,实质上是孔子所理解的礼义的表达。这种依据诠释者的思想(对礼义的理解)对经典原文既有所保留又有所删削的诠释方法可称为述解法。由顾炎武(16131682)首先发现的《史记》于序事中寓论断④的史学方法以及顾炎武本人所著《日知录》所采取的让他人来为自己代言的思想表述方式[2],其实都是对

5、孔子述解法的继承和发展。述解法看起来是述而不作,实际上是寓作于述,即通过有选择地记叙史事或转述他人的言论来表达叙述者本人的思想。这种旨在表达诠释者本人思想的诠释方法,在早期经学作品《易传》中得到了实际运用,《易传》不过是借助于对《周易》的解释来表达《易传》自己的思想的作品。汉代今文经学家(如董仲舒)对五经之微言大义的阐发,魏晋玄学家(如王弼)对《周易》言外之意和象外之意的阐发,宋明理学家对寓于五经的道的阐发,以及清代常州学派(以刘逢禄、宋翔凤为代表)对《春秋》圣王大义的阐发,实质上也都是假借解释儒经来表达他们自己的思想

6、的。从诠释学角度来说,义理之学所采用的是以文本重构为特征的诠释方法。从信息论角度看,文本重构就是信息重构,它可以被理解为信息传递中的信息变换⑤,由此产生信息失真的情况是必然的。征实之学正是力图存古以避免信息失真的一种诠释方法。如果说义理之学是以信息重构为本质特征的诠释方法的话,那么,征实之学就是以信息还原为本质特征的诠释方法。但对以文字作品为对象的文本诠释来说,无论是信息重构,还是信息还原,都包含着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只是其理解的目的不同信息重构中的理解是为了第一.dylDilthey,18331911)所谓的体验。狄尔

7、泰曾自称其解释学是对在文字上固定下来的生命表达进行理解的技巧学[7],在此意义上,同情之理解无疑可以被运用于史学、文学、哲学、美学、宗教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文本诠释,因为作为其诠释对象的文本(作品)乃是其的生命表达形式。但是,同情之理解原本具有道德意义在孔子那里,近取譬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之行的主体条件,是从事这种实践的人的道德理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如果把同情之理解当作一种普遍适用的诠释方法,这就无异于是把诠释学本质地理解为伦理学了,从而如果把现代中国的诠释方法归结为同情之理解,这就无异于是把现代中国的

8、诠释学归结为现代伦理学的一种具体形态了。伦理学致力于求善,而伦理之善是成人之美⑨的善,且行善者不但以成人之美为目标,更以实现成人之美来达到成己之美的境界,亦即是寓成己之美于成人之美之中,这乃是人己合一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实际生活世界中表现为人和,即人际和谐而无冲突,在精神生活世界中则表现为心和,即彼此心际无碍融通。伦理学作为一门学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