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士铨戏曲概论

蒋士铨戏曲概论

ID:22284103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蒋士铨戏曲概论_第1页
蒋士铨戏曲概论_第2页
蒋士铨戏曲概论_第3页
蒋士铨戏曲概论_第4页
蒋士铨戏曲概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蒋士铨戏曲概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蒋士铨戏曲概论----戏曲论文-->序言本文试将蒋氏放在花雅之争的时代背景中,对其“守故不泥,标新不诞”的创作理论,及其为保存和发展昆腔所作的贡献进行深入研究。蒋士铨,字心徐,一字苔生,号清容,江西铅山人。生于雍正三年(1725年),卒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他的创作时间主要是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他的戏曲作品有《一片石》、《康衡乐》、《切利天》、《长生篆》、《升平瑞》、《空谷香》、《桂林霜》、《四弦秋》、《雪中人》.《香祖楼》、《临川梦》、《第二碑》、《冬青树》、《采石矶》、《采樵图》、《

2、庐山会》等十六种。时人李调元称之为“近时第一”①,日本学者青木正儿亦推其为“乾隆曲家第一”。②周贻白先生说:“论质论量蒋氏为当时一大手笔,是毫无疑义的事。”③历来评论者多将蒋士锉列为正统雅部文人戏曲家,这确实把握了蒋士锉创作的基本面貌。但作为雅部戏曲的殿军,处在花雅之争、新旧交替的转折时代,蒋剧呈现出来的非雅部昆腔所具有的新因素虽然引起学术界注意,但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第一部分:文化背景及蒋氏创作主张一、花雅之争:喜观花部、厌听吴骚蒋士栓的戏曲创作是在一种特殊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这就是花雅之争。乾隆年间发生在

3、江苏、北京等地的“花部”、“雅部”的竞争消长的文化现象,对文人尤其是戏曲家的审美趣味及创作心态产生极大影响,这导致文人创作出现两种倾向:一为改俗归雅,一为引俗入雅。蒋士拴在其“守故不泥,标新不诞”的创作主张下,选择了引俗入雅的创作道路。何谓“雅部”、“花部”?吴长元《燕兰小谱•例言》说:“元时院本,凡旦色之涂抹科浑取妍者为‘花,,不傅粉而工歌唱者为‘正’,既唐‘雅乐部’之意也。今以弋阳、梆子等曰‘花部’,昆腔曰‘雅部’,使彼此相长,各不相掩。”李斗《扬州画舫录》中也说“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战。雅部即昆山腔;

4、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可见,“雅部”仅指昆剧,而“花部”则指昆剧以外的各种声腔剧种。对于花雅之争,写于嘉庆八年(1803年)的小铁笛道人《日下看花自序》中曾有述评:“伶工荟萃,莫盛于京华。往日六大戏班旗鼓相当,名优云集。嗣自川派擅场,蹈跷竞胜,坠髻争妍,如火如茶,目不暇接,风气一新。迩来徽部迭兴,踵事增华,人浮于剧,联络五方之音,合为一致。舞衣歌扇,调又非三十年前矣。”..........二、文人创作两种倾向:改俗归雅、引俗入雅从乾隆初年京腔“六大名班”进京一直到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

5、,在漫长的半个世纪里,无论是士大夫还是平民百姓的审美趣味都在发生着改变。清初,无论是腔还是曲,花部戏曲都遭到了文人士大夫的抨击,弋阳腔曾被斥为“郑声之最”,“淫哇妖靡,不分调名,亦无板眼”①,杜浚有诗云:“青红五色旧衣裳,唱价声高老弋阳。客子忍寒无不可,十分难忍这般腔!”②。用“十分难忍”来形容弋阳腔,可见文人对其的鄙薄之情。文词方面亦如此,昭桩《啸亭杂录》卷八称魏长生的秦腔文辞“狠鄙”,并说“近日有秦腔、宜黄腔、乱弹诸曲名,其词淫裹狠鄙,皆街谈巷议之语,易入市人之耳;又其音靡靡可听,有时可以节忧,故趋附日众。虽屡经明旨禁之,而

6、其调终不能止,亦一时习尚然也。”这样的诽谤和攻击并不能阻止花部的流行,随着花部的长足发展,人们的审美趣味已发生根本的改变。焦循在《花部农谭》说:“梨园共尚吴音。花部者,其曲文理质,共称为‘乱弹者也,乃余独好之。盖吴音繁褥,其曲虽极械于律,而听者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节义,足以动人;其词质实,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荡。”..........第三部分:引俗入雅的戏曲改革..........(18)一、曲词语言:诙笑点染、曼声拉杂..........(18)二、舞台表演:增添科介、金鼓杀伐...

7、.......(21)三、情节设计:戏中插戏、戏中融戏..........(23)第四部分:蒋士栓戏曲的历史地位..........(26)一、承前启后的戏曲理论..........(26)二、卓尔不群的“雅部之殿军”..........(28)三、当之无愧的“乾隆曲家第一”..........(29)第四部分:蒋士锉戏曲的历史地位一、承前启后的戏曲理论。元末夏庭芝中说:君臣如《伊扶汤尹》、《比干剖腹》,母子如《白瑜泣杖》、《剪发待宾》,夫妻如《杀狗劝夫》、《磨刀谏妇》,兄弟如《田真泣树》、《赵礼让肥》,朋友如《管鲍刀金》、《范

8、张鸡黍》,皆可以厚人伦,美教化。蒋士锉戏曲理论强调戏曲的“观感劝惩”、“裨翼风教”政治教化功能,这是继承前人理论的结果。中国戏曲理论中的风教论,其正式提出应在宋代理学大兴之后,在《青楼集志》发展到元末明初时已成为剧坛的普遍创作倾向。这里表明了对“厚人伦,美教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