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选线设计15

铁路选线设计15

ID:22295500

大小:132.7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铁路选线设计15_第1页
铁路选线设计15_第2页
铁路选线设计15_第3页
铁路选线设计15_第4页
铁路选线设计15_第5页
资源描述:

《铁路选线设计1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资料1.设计线为II级单线铁路,路段设计速度为100km/h。2.地形图比例尺1:25000,等高距5m。3.始点向阳镇车站,巾心里程K3+000,中心设计高程Im,该站为会让站;终点尔风镇车站,为中间站。4.限制坡度10%。。5.牵引种类:近期:电力牵引;远期:电力牵引。6.机车类型:近期.•亞2:远期:廷2。7.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8.M小曲线半径800m。9.信联闭设备为半自动闭塞,tB+tH=6min010.车辆组成:每辆货:午:平均数据为:货:午:自粟22.133t,总粟78.998t,净载量56.865t,车辆长

2、度13.914m,净载系数0.720,毎延米质量5.677t/m,守车质景16t,守车长度8.8m。11.制动装置资料:空气制动,挽算制动率0.28。牵引计算资料一.牵引质暈计算1.查表得SSIII货型机车的牵引性能参数如下:=48.0km/h,=317.8kN,=470.0kN,=138t,=100km/h,=21.7m。2.计算机车单位基本阻力:=2.28+0.293X21.8+0.000178X21.8X21.8=3.899N/kN=38.99N/t。3.计算车辆单位蕋本阻力:=1.07+0.0011X48.0+0.000236x48.0x48

3、.0=1.667N/kN=16.67N/t。4.在10%。的限制坡度下,SSIII货运型内燃机车的牵引质S:G==2337.2to式中:一机午:牵引力使用系数,取0.9;一机车计算牵引力,取3kN,即313000N;;重力加速度,収9.8。牵引定数取2300to一.起动检算起动加算坡度值取0,计算如《•=12135.2t式中:一机车起动牵引力,取470.0kN,即470000N;一机午:起动单位叽力,内燃机午:取5N/kN;一货车起动单位阻力,滚动轴承货车取3.5N/kN;计算得=12135.2t〉G=2300t,故列车可以起动,符合要求。二.到发线

4、有效长度检算=(650-30-l*21.7)*17*5.677=5667.35t式中:一安全距离,取30m;一到发线有效长度,取650m;一列车巾的机车台数,取1;—机车长度,取21.7m;一列车延米质:W:,取5.677tAri。计算得=5667.35t〉G=2300t,故到发线长度符合要求。三.确定列车牵引定数取2300t为牵引定数。四.列午:长度、牵引净軍:、列车编挂辆数等计算列车长度=427.56m牵引净重.00t牵引辆数n=,取30辆式屮:一货物列车静栽系数,取0.720;一列车延米质暈,取5.677t/m;一每辆货车平均总质S,取78.9

5、98t;一牵引定数2300t;—列牢延米质fi,取5.677t/m。线路走向方案概述一.沿线地形地貌概述向阳站到东风站间为丘陵地带,中部高,两侧低,两站高差约10m,最高山头105m。右半部地势较平,走势明显;左半部地势复杂。线路必须从山脊垭U或鞍部通过沿河谷线到达东风镇,垭U或鞍部为控制点。两站问有村庄两座,村镇较少,可绕行。一.线路走向方案经初步定线,冇2种方案可供比选,如下:北线方案:娅U尔西边的河谷线都较为明显,等高线较均匀,但向阳出站仍耑要坡度为12%。的急破到达垭口,经铁山屯附近铁山河桥-16%,的急坡,再经过一段走势较平缓地段到达东风河

6、边,跨河后到达终点东风站。南线方案:h'd阳出站•河谷曲折,等高线不均匀,地势复杂。以27%。的急坡M东经过87m菇程的垭口后,再沿河谷线以-14%。的下坡至两交跨河,跨河r经宋湾以东两山头的鞍部经过•一段缓坡到达尔风,跨河后到达终点尔风站。经过比选,两个方案均需经过山脊、西交河以及东交河,地势差距不人,初步比选后决定选川南线方案进行没计。平而设计概述一.定线原则1.紧坡地段均应用足限制坡度上下坡,同时注意绕避障碍和展线,一般吋沿河谷线定线,设计坡度一般取0.1%。的整数倍。2.缓坡地段不要高程障碍限制,故应考虑填挖与线路走向最优,得到合理线路,尽量

7、靠近航空线,减少工程丌支。二.平而设计1.定线说明:平面共设llh线3处,其屮最小曲线半径1200m。起点14阳站出站为直线,留足长度后折向垭U,沿河谷定线,川导叫线法定线,少许地段不能川导向线则川直线连接,最后定线均沿河谷线一侧上至垭垭1_1以西川足限制坡度上坡,有两曲线,蝻小曲线半径1200m,均为一般标准。垭口永去仍沿河谷线下坡并弯折过河到达西交。因为过河后,线路受鞍部控制点限制,线路与河斜交为曲线。过河后的地势较平,用导向线结合沿河谷定线方法定线,«屮两处的河谷线不是很明显,需要多方案比较、木段线路杏1处曲线,半径均为1500m以上,填挖量较

8、小。垭U处因为地势较商,挖方撒交人,且用足了限制坡度。b.线路平面主耍技术标准见表1,平面曲线要素表见表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