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家》引子

《中国儒家》引子

ID:22367441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中国儒家》引子  _第1页
《中国儒家》引子  _第2页
《中国儒家》引子  _第3页
《中国儒家》引子  _第4页
《中国儒家》引子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儒家》引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儒家》引子按:本文是笔者于1995年为《中国儒家》一书所写的《引子》。当时替出版商着想,为了让书好卖,试图让这个《引子》吸引人,结果有点疯言疯语,但也基本表达了笔者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特此上网,仅供玩赏。旋涡星系群以每秒钟800公里的速度在浩翰的宇宙中飞驰,银河系在距旋涡星系群一亿光年的轨道上以每秒钟450公里的速度飞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五十亿年前,当旋涡星系群带着银河系来到大宇宙的一个恰当位置时,银河里亮起了太阳的光芒。没多久,地球也转起来了!太阳系带着地球以每秒钟250公里的速度绕银心运转,十四圈后,生命出现了!又转了六圈,人类诞生了!“坐地

2、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人类乘着地球绕太阳转了300万圈后,旋涡星系群和银河系已带着他来到了大宇宙的一个更好去处。于是,地球上出现了四个古老的国家,文明诞生了!智慧之光要与太阳争辉!地球上四个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只有中国古文明连续不断地发展到了现在。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华文明,人类文明的珍宝!儒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体,它经历了一次次血与火的考验。伟大的文化,显示了伟大的生命力!全世界公认的三大文化传统:中国、印度、西方。哥三个有义务互相珍重,互通有无,在和合中创造奇迹!一千年前,大唐之后,中、印传统实现了第一次和合。于是,中国人把理学献给了世界,他们是儒家

3、。从此,东半球兴起了儒学文化圈。一百年前,清王朝大厦将倾之时,西洋文化乘着坚船利炮而来,东、西传统也聚头了。于是,谭嗣同创制了“新仁学”,他说:“仁以通为第一义。通有四义:中外通、上下通、男女内外通、人我通。通之像为平等。平等者,致一之谓也。一则通矣,通则仁矣。智慧生于仁。”他要求:“凡为仁学者,于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宗、相宗之书;于西书当通《新约》及算学、格致、社会学之书;于中国书当通《易》、《春秋公羊传》、《论语》、《礼记》、《孟子》、《庄子》、《墨子》、《史记》及陶渊明、周茂叔、张横渠、陆子静、王阳明、王船山、黄梨洲之书。”“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中国儒学的最高范畴,谭

4、嗣同要用“新仁学”来统会中西印三大传统,建立全新的儒家学说。从此,儒家学说走向了现代。有了走向现代的儒家,才能有走向现代的中国。中国在奔向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它是在两千五百年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现代化。为了更好地前进,我们要了解过去。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看世界、看未来。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了解传统首先要了解儒家。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两千五百年前,人类文明进入“轴心时代”。孔子集两千五百年中国古文化之大成,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派——儒家。孔子的儒家学派又流传了两千五百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学派,从而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于是,世界上有了个独特的

5、说法——“儒教中国”。两千五百年的儒家,经历了六种历史形态,它们是:子学儒家、经学儒家、理学儒学、心学儒家、气学儒家、新学儒家。子学者,诸子之学也。春秋战国时,中国出现百家争鸣的文化高潮,孔子是最早鸣家的巨子。通过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广泛传布,儒家成为显学。战国时代,杨、墨之言盈天下,有孟轲者出,祖述尧舜,宗师仲尼,滔滔雄辩,摧折百家,迎来了儒家的第二次高潮,他也成为百家中的巨子,人称孟子。战国末年,养士风起,稷下尤盛,有荀况者出,三为祭酒,最为老师,洋洋洒洒,气盖群伦,使孔子之学再展辉煌,他也成了百家中的巨子,人称荀子。三子之学,初讲仁爱,再谈仁政,三讲礼法。子学儒家是奴隶解

6、放时代人性觉醒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孔子讲仁爱,是要求把人当人看,而不是当“会说话的工具”的去奴役。孟子讲仁政,是要求用人学的观点治理国家,反对统治者的兽性膨胀。荀子讲礼法,是从人性的弱点出发隐恶扬善,谋求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此三子者,子学儒家之脊梁也。经学者,经常之学也。经者,营也,常也。六经大义若日月经天,故名经;六经之道可常行,故名经。儒者以道得民,保氏以六艺教民。孔子改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并以此授徒,乃成儒家。儒家以六经为经世济民之道,其学为经学。经学者,解释六经之学也。解者,解析、解剖、解放也;释者,消融也,说明也,释放也。解析

7、六经,解剖六经、消融六经,说明六经,以解放思想、释放智慧也。一人解释六经,有一人之儒学,一朝人解释六经,有一朝人之儒学;历代儒生解释六经,乃有历代之儒学;一部儒学史,就是历代儒生不断地解释六经的历史。儒家解释学有两种方法:六经注我式和我注六经式。注我固注我,我注亦注我;我不注六经,六经何注我!六经之名,出于《庄子》,汉代儒术独尊,经学始隆。初有今文经,后有古文经;郑玄小统一,初唐大统一。宋代理学兴,经学不称名;虽不称其名,经学实有行;清代汉学兴,理学即经学。近世康有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