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基层卫生机构慢性咳嗽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

武汉市基层卫生机构慢性咳嗽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

ID:2236991

大小:13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1-15

武汉市基层卫生机构慢性咳嗽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_第1页
武汉市基层卫生机构慢性咳嗽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_第2页
武汉市基层卫生机构慢性咳嗽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_第3页
武汉市基层卫生机构慢性咳嗽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_第4页
武汉市基层卫生机构慢性咳嗽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_第5页
资源描述:

《武汉市基层卫生机构慢性咳嗽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武汉市基层卫生机构慢性咳嗽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指南本指南适用于慢性咳嗽人群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一、慢性咳嗽前兆人群的范围慢性咳嗽前兆人群一般指容易感冒或经常发生持续性咳嗽的人群。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咳嗽持续时间超过8周。常反复发作,病程长,或伴有其他症状,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一)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化时易发作。(二)长期吸烟者。(三)每年发作累计3个月以上,连续2年以上的人群。二、慢性咳嗽前兆人群的中医分类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和个人体质辨识,慢性咳嗽人群一般分为以下几类:(一)平和稳定类:无明显

2、不适。(二)气阴两虚倾向者常有疲乏、气短、自汗、精神不振,口燥咽干、手足心热、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淡红或舌红少津,舌边有齿痕,脉细数无力。(三)阳虚倾向者15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四)痰湿倾向者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脉滑。(五)湿热倾向者湿热生热,口苦、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六)肝郁气滞倾向者三、慢性咳嗽前兆人群预防保健的基本方法与技术(一)预防通识1.顺应四季气候变化,调整生活起居,秋冬季节特别注意保暖

3、防寒。2.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勿暴饮暴食,戒烟限酒。3.保持情绪舒畅,避免情志刺激。4.适当运动锻炼。5.若出现咳嗽反复发作或发热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二)社区中医健康管理1.建档。将慢性咳嗽危险人群的健康信息纳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2.随访。定期测量肺功能,每年进行一次体检等。3.健康教育。帮助高危人群掌握慢性咳嗽的防治知识,为其提供控制慢性咳嗽危险因素技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54.干预。指导慢性咳嗽高危人群采取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措施。5.转诊。注意发病风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督

4、促其去医院进一步治疗。必要及时转诊。(三)中医预防保健技术1.功法锻炼(1)气功疗法初学者练内养功,一般先以卧式开始,根据病情和体质逐步改为坐式或站式。待思想集中,诱导入境后意守丹田,但意守区域不宜过小,强度不宜过强。部分女患者,意守丹田对女性生理有所影响,可改为意守膻中;易紧张、杂念多,不习惯闭目意守者,可改用意守脚趾法。太极运气法能镇咳祛痰,与内养功相结合可明显提高疗效,主要动作是抖手舒胸,指洗肺经,甩袖中府,开阖肺叶,凝神松肌,调息养丹,浮海捞月,漱津化液。(2)呼吸体操慢性咳嗽患者,尤其是老年患

5、者,可根据个人体质情况,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第一节:呼吸运动。预备姿势:立正。(1)深吸气,同时两臂慢慢伸开,抬起,与躯干成钝角。(2)呼气,两臂放下。注意事项:深呼吸速度要慢。15第二节:扩胸运动。预备姿势:立正。(1)两臂抬起,肘部半屈,双手握拳,手心向下。挺胸,同时两臂用力向后拉,恢复原来姿势。(2)再做一次。(3)两臂伸举,同时挺胸。(4)两臂放下。注意事项:胸部要用力挺起。第三节:体侧运动。预备姿势:立正。(1)左脚向左跨一步当成左弓步,同时右手插腰,左臂经侧向上举带动

6、上体向右侧屈。(2)向右做侧屈一次。(3)向右再做侧屈一次。(4)左脚蹬回,同时左臂经侧放下,右臂自然放下,还原成立正姿势。(5)~(8)同(1)~(4),但方向相反。注意事项:三次侧屈动作的幅度要逐渐加大。第四节:腹式呼吸。预备姿势:立正。(1)双脚分开,双手放在腹部,全身放松。(2)吸气时腹部用力鼓起。(3)呼气时用力收缩腹部。注意事项:可以平卧做。速度要慢,要有节律。第五节:踏步运动。预备姿势:立正。原地踏步动作。手和腿的动作尽可能幅度大一些。15(3)呼吸肌锻炼呼吸肌锻炼可使呼吸肌,尤其是膈肌强

7、壮有力,提高呼吸效率,促进痰液排出,可以调动全身免疫系统活力,减少支气管、肺部反复感染和炎症急性发作。患者平时可进行控制性深呼吸锻炼、腹式呼吸锻炼、缩唇呼气等锻炼。(4)冷水洗脸从夏天开始,可逐步用冷水冲洗鼻腔、洗脸、洗手,以减轻鼻腔、咽部对寒冷的血管收缩反应,以适应气候变化。2.针灸疗法(1)体针主穴肺俞、大杼、风门。痰多加丰隆、足三里、脾俞、胃俞;咳剧加列缺、尺泽;喘甚加天突、定喘。针灸并用,针刺平补平泻,留针10-15分钟,艾柱灸每穴3-5壮,每日1次。(2)耳针取肺、气管、神门。兼气喘加交感、肾

8、上腺。毫针予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至1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亦可用揿针留针2天,或用王不留行子(或菜籽)压贴一侧耳穴,并嘱患者不时用手按压所贴穴位处以加强刺激,3天后除去,改贴另一侧耳穴,两耳交替应用。(3)天灸疗法15在夏季大暑天用消喘膏外贴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具体做法:将消喘膏外敷于大椎穴、天突穴、肺俞穴、膻中穴。每次敷贴6小时以上,间隔5~7天再行一次,敷贴3~4次为一个疗程,每年一个疗程,连续3年夏季敷贴。(4)脐疗①取麻黄、公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