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词的认知理据分析

网络新词的认知理据分析

ID:22439139

大小:6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9

网络新词的认知理据分析_第1页
网络新词的认知理据分析_第2页
网络新词的认知理据分析_第3页
网络新词的认知理据分析_第4页
网络新词的认知理据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新词的认知理据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网络新词的认知理据分析摘要:本文的中心议题是X络新词的认知理据,旨在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通过观察“命题模式、意象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这四个子模式的运行来对X络新词意义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进而发现X络新词产生的认知理据。  关键词:X络新词理想化认知模型认知理据  一、引言  X络语言的盛行使得相关研究成了热门的领域。关于X络语言的语言结构,于根元教授(2001)提出X络语言是汉字、数字和符号的组合,词性主要包括谐音词、缩略词和符号词,词义主要依靠义项的迁移和词性的变异来产生。纵观目前X络语言的相关研究不难发现,多数研究关注X络语言的形

2、态和用途,而从认知语言学层面开展研究仍有一定的空间,故本文拟采用理想化认知模型对X络新词的认知理据进行探讨。  二、理想化认知模型  理想化认知模型ICM(IdealizedCognitiveModel)是人们在认识事物和理解世界过程中对某领域中经验和知识所形成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组织和表征结构。意象图示IS(ImageSchema)构成CM(CognitiveModel),多个CM构成ICM,它们是形成原型,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的基础(王寅,2007),分为命题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  (一)命题模式  命题模式是在

3、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最基本的认知结构,强调体验的决定作用。作为认知模式的命题涵盖了特定概念下的相关知识和背景,是被认可的基本概念。因为命题是经验的总结,所以命题模式具有文化差异性、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如西方文化中有“Loyalasadog”(如狗一般忠诚)的说法,而在汉语中则有“狼心狗肺”一词,显然两种文化对“狗”的命题存在差异。  (二)意象图式模式  王文斌(2008)认为意象图式涵盖了意象和图式,是对经验概念化的表征,较之意象更具抽象性和概括性,是已经抽象了的图式表征,是一种非命题的认知。换句话说,意象图式就是人在同外部世界经过多次交

4、互作用后所形成的空间关系在大脑中形成的抽象认知结构,是“空间关系和空间位移的动态类比表征”(吴念阳,2009)。人类经验中具有多种意象图式,如“部分—整体图式”“上—下图式”和“前—后图式”等。  (三)隐喻模式  隐喻即是一种问题方式,也是一种认知方式(LakoffJohnson,1980),人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隐喻思维,它不仅是语言的表面现象,也是深层的认识机制,这个认识机制组织我们的思想,形成我们的判断,使语言结构化,从而有着巨大的语言生成力(胡壮麟,2004)。隐喻的工作机制在于将始源域的经验映射到目标域,从而重新认识目标域,它强调

5、了两事物间的相似性,所以从根本上讲,目标域和始源域的形状、特性和颜色都建立在人的感知经验上,也符合命题模式的特点。  (四)转喻模式  转喻也基于人们的基本经验,现代认知学中认为它不仅是种修辞方式,和“隐喻”一样,还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和认知模式。该模式强调了两事物的联想性,涉及到一个概念域之内两个实体之间的替代关系。思维模式主要有“整体与部分”“地名与机构”“原因与结果”等。  由四个认知子模式组成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存在着一定的运行机制。研究发现,认识子模式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刘晓莺,2012),命题是出发点和归宿,意象图式模式是隐

6、喻模式和转喻模式形成的基础,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互为依托。它们反映了由原有命题向新命题转化的过程。因此,可以利用理想化认知模型来观察新词意义的形成过程,进而发现其认知理据。  三、X络新词的认知结构  X络新词诸如“粉”“打酱油”和“浮云”等层出不穷,逐渐进入日常生活,它们的使用人群主要是经常使用X络的青年人,而对其他人群则会造成认知上的障碍,因此,探寻X络新词的认知理据有着客观的需求。如“人生是张茶几,上面摆着杯具和洗具”是句X络流行语,其中的“杯具”和“洗具”已在日常生活中被单独使用。下面我们就用理想化认知模型对“杯具”和“洗具”概念的形

7、成过程展开剖析,找出它们的认知理据。  (一)“人生是张茶几”命题的形成  “人生是张茶几,上面摆着杯具和洗具”这句话中存在“人生是张茶几”的命题,它是隐喻映射的产物。而实际上,在两域形成之前,对“人生”和“茶几”已有基本命题界定,均以命摘要:本文的中心议题是X络新词的认知理据,旨在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通过观察“命题模式、意象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这四个子模式的运行来对X络新词意义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进而发现X络新词产生的认知理据。  关键词:X络新词理想化认知模型认知理据  一、引言  X络语言的盛行使得相关研究成了热门的领域。关于X

8、络语言的语言结构,于根元教授(2001)提出X络语言是汉字、数字和符号的组合,词性主要包括谐音词、缩略词和符号词,词义主要依靠义项的迁移和词性的变异来产生。纵观目前X络语言的相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