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祠联.doc

包公祠联.doc

ID:226844

大小:2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07-10

包公祠联.doc_第1页
包公祠联.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包公祠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包公,是中国老百姓最喜爱的清官。包公,叫包拯(999—1062)字希仁,进士出身,北宋名臣,历任知县、知府、至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等职,卒谥孝肃。由于他“执法如山”、“不畏权贵”、“不通关节”,俗呼[包青天]、[阎罗包老]。为了怀念这位包大人,全国有几处包公祠,有名的开封包公祠与合肥包公祠。包公祠的对联颇多,佳构不少。有名的是无名氏题安徽包公祠联:     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  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联语概括了包公当官的两大特点:一是治理“冤狱”,能够做到“关节不通”;二是遇到天灾的老百姓,他却“慈悲无量”,有着一副“菩萨心

2、肠。”这样的好官,在封建社会的确少有,老百姓遇到他,真是三生有幸!     合肥包公祠进门两副短联,是乾隆年间任代理庐州知府郑交泰所题,其一云:  史鱼后劲;  忠介先声。     联语引用两个古人,一是春秋时卫国大夫史鱼,正直敢谏;一是明代直臣海瑞,也是有名的清官。联语说包公继承了史鱼敢说敢为的品德,为后来的海瑞树立了榜样。     官至两广总督,淮军主要将领张树声(1824—1884)从包公的遗象着笔:     遗像至今传铁面;  直臣岂肯作金钩。     包公严肃的面孔犹如冷硬的生铁,令人见而生畏。包公有诗《题郡斋壁》:“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作者下

3、联化用包公的诗句,正直的大臣是不愿意作金钩的,要敢于为民办案,不畏强权,要直声震天下。     同为淮军将领,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1823—1901)却对包公的谏书感兴趣,挥笔题联:     一笑河清,乡国旧闻传谏草;  千秋墩在,岁时薄酹荐香花。     包公是安徽人,李鸿章也是安徽人,同乡读了同乡留下来的谏书后,为之骄傲,哪怕自已的官比包公高,照样把酒洒地来祭祀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包大人。     当代人刘子善,也是安徽人,为包公祠写了一副较长的对联:     铁面贮黄泉,清声远播,墓侧犹张三宝铡;  赤心化紫气,明镜高悬,民间记念一青天。     包公

4、的铡刀相当有名,曾斩过多少不法之徒,有名的驸马陈士美,不认前妻,被包公怒斩后,至今有京戏《铡美案》,看的人无不拍手称快!作者在联语中用“黄”、“清”、“赤”、“紫”、“青”、“明”等色彩词,将包公的崇高品德描绘了出来,不失为一副好联。     笔者对包公素来敬仰,曾写了数副歌颂包公的对联,录二副如下:     惊堂木三敲,胸填怒火,有罪者,敢不低头认罪;  梅花厅一坐,面带春风,含冤者,果然就地伸冤。     倒坐南衙,哪管王侯驸马,犯法断头,不要乌纱帽;  轻挥朱笔,可怜怨妇孤儿,伸冤含泪,坦然赤子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