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祠游览-作文.doc

包公祠游览-作文.doc

ID:55413118

大小:1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2

包公祠游览-作文.doc_第1页
包公祠游览-作文.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包公祠游览-作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普通而不平凡的包公祠早听闻合肥有座包公祠,只是由于路程遥远,从未有幸参观,近几天县医院关工委组织职工子女去包公祠游玩,才得见了它尊容。包拯,流芳百世的北宋清官,跨越时空的人气偶像(。。。。。。),为大众所景仰的廉洁象征,他的祠堂,排场一定不小吧。也许是自己太过于兴奋了,去合肥的一路上,我一直都在遐想着祠堂内的情景:庄严华美,震慑四方的宏伟建筑,大气而不失精致的飞檐翘角,高大的镀金铜像闪闪发光,令所有游人肃穆之情顿起……而现在,如果没有看错,眼前的这一道普通至极的山门,难道就是包公祠的入口了么?……“请县医院的小游客们快点跟上,我们马上就要进包公祠了

2、!”导游姐姐甜美的声音在耳畔又一次响起,我这才确认自己不是在做梦。赶紧调整心绪,站进队伍中,和大家一起出发了。可是心中始终留着那么一点疑惑:这可是包公故乡的祠堂,怎么这么普通?普通,确实普通。要不是正上方的匾额上由右至左写着五个大字“包孝肃公祠”,恐怕人们会认为这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的旅游景点,又怎么会想到这其中沉睡着包青天的千古忠魂呢。队伍的脚步加快,由不得我凝想,忙赶上前去,许多身影许多脚步踏过一条长长的石板路,传出啪嗒啪嗒的悦耳声音。左右顾盼,便看见石板路两旁两排茂密的合欢树,树叶遮了阳光,洒下零碎的阴影,给人以幽静之感。走了几步,又见一

3、座门。步入门内,我们走进了一个长约12米,宽约10米的三合院,院子中间的,就是包公祠的正殿。我跨过高高的门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包公的全身铜像。抬首仰望,只见包公稳稳地坐在太师椅上,身穿官袍,头戴官帽,双目炯炯有神地望着前方,下巴上留着长长的胡须,让人一看便知是一位为民做主、廉洁奉公的清官。铜像的四周是四根朱红漆的柱子,前面是一个长方形的桌案。两边是木刻的对联,上联是“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水建谨言不希后福”;下联是:“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左边放有三把铡刀,便是大名鼎鼎的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了。正殿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

4、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青天白日,龙影映人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俗称“龙井”。整个祠堂建筑都为白墙青瓦构筑,朴素自然,不加修饰。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包公故事蜡像馆,了解了包公生平几个著名的故事。光阴渐逝,转眼间一个下午的时间差不多过去了。坐在此行的最后一个景点——回澜亭内的我,此时正思绪万千……包公在这个世界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他不仅没有以公济私,贪赃枉法,反倒利用手中的权力,惩治贪官,大快民心。在浑浊的世俗间,唯独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为久经剥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带来

5、了一缕清风,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品性呢?是清自清,是浊自浊。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包拯的高尚,能够在千年之后仍旧为世人所熟知,便是他一生追求的“清正廉洁”的最好证明。回想那么多的历史人物,为了可以使自己名垂青史,可以被后人所记住,不惜到处树碑立传,到处题诗留字,妄想可以“永垂不朽”。殊不知,只有信仰和信念才是唯一能够永垂不朽的。最大的纪念碑不是用钢筋水泥筑造的,而是用人心筑造起来的,真正不朽的是长存于人民心里的东西,即使经历再多日月,只要人心不死,就一样可以延续和发展。从某方面来说,包拯是普通的:纵观全国,留有他影子的景点寥寥无几;从某方面来说,

6、他又是不平凡的:他的美名被四处颂扬,他的身影已经走入了千万人的心里。短短半天的旅行结束了,我的心却依然沉浸在无尽的思索中。窗玻璃外的包公祠逐渐远去,缩成小小的一个点,乃至消失。这仍是千万建筑中极为普通的一个,沉默着停驻在寂静的包河旁;而我的心里却久久的扬起微笑,不愿散去。普通,无妨。普通而不平凡的包公,普通而不平凡的包公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