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利康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凯利康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ID:23081284

大小:7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4

凯利康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_第1页
凯利康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_第2页
凯利康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_第3页
凯利康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_第4页
凯利康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凯利康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凯利康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何莉梅松柳张红艳崔玉峰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570112013年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2013187)排在左下角摘要目的:观察凯利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选入急性脑梗死病人120例,治疗组给予凯利康、疏血通标准剂量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纳等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83%。结论:凯利康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关键词凯利康疏血通急性脑梗死卒中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人U死亡原因之一,也是成年人残疾的首位原因〔1)。然而急性脑梗死却占目前威胁人们生活

2、质量和劳动能力的卒中疾病组的最重要位置。尽管目前对该类疾病的溶栓治疗效果肯定,但对于占大多数非溶栓指征的病例而言,治疗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为此,我们探索选用凯利康(尤瑞克林)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120例效果理想,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01月-2014年12月期间患急性脑梗死的住院病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年龄男84例,女36例,年龄45-81岁,平均(65.5+-4.6);对照组男性78例,女42例,年龄51-78岁,平均(63.8+-5.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可比性。1.2诊断

3、方法依据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MRI、DWI)阳性结果确诊。1.3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凯利康(尤瑞克林)0.15PNA加入0.85%盐水100ml、疏血通6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每H1次静滴;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80mg静滴,辅以对症等治疗。1.4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价根据全国第4次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恶化。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数&plUSmn;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

4、5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组治疗情况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讨论Virchow于1946年提出血栓形成机制:1.血流瘀滞;2.血管内膜损伤;3.血液高凝状态(2)。而脑梗死则是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3)。急性脑梗死发生吋,在其病灶中心是很快因缺血、缺氧导致神经元坏死、溶解为主的坏死区,该区的神经组织己无治疗意义;而病灶中心以外的紧邻部分则为“缺血半暗区”,此吋治疗的重点就是要抢救这些有存活希望的组织。LU等(4〕的研究显示,

5、转染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可显示上调再灌住大鼠VEGF表达,促进血管发生,改善缺血周围局部脑血流,缩小梗死体积,并改善模型大鼠神经功能。Ling等〔5〕的研究也显示,内源性激肽释放酶可显著促进局灶性脑缺血人鼠梗死周围血管发生并改善祌经功能。由此看出,作为促进激肽原转化为激肽(kinin)和血管舒张素(kallidin)的凯利康,具备选择性扩张病变区小动脉的功能;疏血通成分中蚓激酶的溶解血栓和水姪素的抗凝作用,可以促使病灶周围的血流再通、减轻局部脑组织水肿,起到“抢救缺血半暗区”作用。从本组治疗结果来看,研宄组基本治愈98例,观察组基本治愈仅仅62例,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

6、联合的药物其作用机理可能冇叠加作用。临床经溶栓方法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可以直接使动脉中的栓子变小或完全溶解恢复病变区的血供一“再灌注”。然而,缺血区侧支循环的过度灌注有可能增高脑出血风险,尤其在高血压患者中;吋,血供闭塞后的血液动力学紊乱可导致侧支循环动脉瘤的形成〔6)。无论动脉瘤的出现(可以出现局灶症状、体征),还是“再灌住损伤”,都会导致病情的进展或出现新的情况。由于凯利康能够选择性的扩张病变区周围的小动脉,疏血通影响的同样也是小动脉,理论上不现在上述风险。实际观察治疗过程中,研究组也未出现病情恶化的病例,而观察组恶化者6例,可能与上述机制有关。另有研究表明,缺血性卒中造

7、成的损害不仅仅局限于梗死灶局部,远离梗死灶、非梗死血管供血区的相关神经组织也会发生继发性损害,这种损害称为远隔损害〔7)。远隔损害的发生是卒中康复效果不理想、致残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8)。远隔损害的发生尽管冇许多诸如轴突退行性改变、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氧化损伤、AB沉积等多种机制,但其始发动因仍然为急性梗死所致的缺血以及伴随的氧化损伤。Nakane等〔9)的研究表明,MCAO(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丘脑局部血流量减少但高于神经细胞缺血性损害阈值可能是迟发型神经元死亡的原因之一。另外,蛋白质合成减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