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阅读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对比阅读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ID:23196005

大小:7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5

对比阅读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_第1页
对比阅读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_第2页
对比阅读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_第3页
对比阅读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_第4页
对比阅读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比阅读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比阅读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摘要:对比阅读是批判性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一种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在对比阅读中,通过“同中求异”,发现不同文本之间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分析、对比、总结、评价等,达到深层次阅读的目的,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关键词:对比阅读;批判性阅读;批判性思维英语阅读教学,不应只培养阅读技巧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更应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1]37。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缩写为CDA)和批判性阅读是

2、紧密相连的,批评话语分析为阅读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阅读教学实践提供了启示[2]。根据CDA互文性的特点,阅读活动的领域可得到扩展,成为一种探宄式的活动。除去课文中存在的文本,还可以引导学生探寻课文的出处,或者找相同话题的文章,探寻这些文章之间的交错互文关系[1]39。由此可见,对比阅读也是批判性阅读的一种方式。对比阅读就是把两种或多种文章(或句子、语段)对照着阅读,通过辨析其异同,发现其共性和个性特征,以加深认识和理解的阅读方法[3]94。而在批判性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和作者进行质疑并通过比较来分析文本信息

3、和作者的目的和观点,才能提高读者对文本的反控意识和能力,提高对文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4]。由此可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文本,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输入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对文本深层次分析和理解的目的,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活动。一、对比阅读的实例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第二单元中的阅读材料“TheSearchforHappiness”,全文以“happy”为主要线索,讲述的是运动员桑兰在受伤时和受伤后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故事。教学中,笔者选取“FlyingBack

4、toHappiness”让学生与“TheSearchforHappiness”进行对比阅读,以期达到对文本深层理解,同时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FlyingBacktoHappiness"主要讲述的是詹宁?谢福德以自己的经历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强大的内心如何战胜肉体残缺的故事,带给人们满满的正能量。她在残疾后,学习飞行,用自己强大的内心,回到自己的幸福生活。两篇文章,都讲述了“残疾人”的故事,都和“幸福”有关。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说:“只有对比,才能为‘求异’打开通道,以达到发展语言、激活思维的目的。”[3]9

5、5因此,将具有相同话题、不同人物的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语言能力,达到“同中求异”的效果。下面是对比阅读的具体教学流程。Task1:Askstudentswhatthepassage“FlyingBacktoHappiness”isabout?【解析】在课前已经布置学生阅读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上课时,请部分学生就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进行反馈,检查学生是否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Task2:Readthepassage“FlyingBacktoHappiness”quick

6、lyandfillinthetable.(见表1,表中斜体部分内容为学生所填)【解析】让学生再次阅读这篇文章,并根据教师给出的几个维度填写表格。这些维度在对比阅读中即为“同中求异”之“同”。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对桑兰经历的理解也是从这些维度展开。教师主要扣住了在不同时间段发生的“事件”和主人公“感受”的变化,既有表层阅读,又有深层阅读;除了找到部分关键词,也进行了概括和总结。Task3:Readthepassage“TheSearchforHappiness”andfillinthetable.(见表2,表中斜

7、体部分内容为学生所填)【解析】让学生阅读“TheSearchforHappiness”,然后从和“FlyingBacktoHappiness”类似的维度进行信息搜寻和概括总结。为了在后续教学中进行更加合理的质疑和对比,并对两篇文章进行相关评价,突出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思维。至此,完成了对两篇具有相似话题、主人公具有相似经历文章的初步理解,明确了相似时间段主人公经历的“事件”和“感受”的变化。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相同话题下,不同主人公在相同阶段“感受”的不同,体会到“同中求异”之“异”在何处。但至此的阅读过程,虽涉

8、及关键信息的找寻和概括、总结的能力,但没有涉及批判性阅读中质疑、对比、评价等较高能力要求。Task4:Comparisonandanalyses1.对比两位主人公不同的感受变化及原因【解析】笔者先呈现如表3的两位主人公的不同感受对比,突出两位主人公的“感受”变化,并追问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这体现了批判性阅读中质疑、对比、分析的能力要求,也体现了对比阅读中“异”在何处、“异”为何因。学生已不能从文章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