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移情中“冷认知”现象的探析

对幼儿移情中“冷认知”现象的探析

ID:23279682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6

对幼儿移情中“冷认知”现象的探析_第1页
对幼儿移情中“冷认知”现象的探析_第2页
对幼儿移情中“冷认知”现象的探析_第3页
对幼儿移情中“冷认知”现象的探析_第4页
对幼儿移情中“冷认知”现象的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幼儿移情中“冷认知”现象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幼儿移情中“冷认知”现象的探析  摘要  移情是幼儿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动机源,移情中的“冷认知”指具有较高情绪认知能力的儿童,在面对同伴痛苦的情绪时,可能不会给予同伴安慰或者帮助,而是采取不予理睬的方式。本文主要从家庭、气质、同伴、教师和性别等几个方面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指导。  关键词  移情冷认知原因干预  一、对移情中“冷认知”现象的认知  “冷认知”现象是最近在有关儿童欺负行为的研究中发现的,即一些喜欢欺负他人的儿童在“心理能力”上得分较高,他们能较好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却喜欢给别人造成痛苦,即缺乏移情能力。移情包括两个认知成分和一个情感成

2、分。第一个认知成分是辨别、命名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产生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这种能力在婴儿期就有所表现,如1岁以前的婴儿能根据周围成人的高兴、愤怒和其他面部表情作出不同的反应。第二个认知成分是观点采择能力,这需要幼儿具备更复杂的认知技能,即能根据获得的情绪线索推测他人的内部情绪状态。移情的情感成分是幼儿移情中最重要的成分,指儿童在理解别人情绪的基础上作出与别人相似的情绪反应的能力。移情中的“冷认知”6现象,即具有较高情绪认知能力的儿童,他们能够很好地认识他人的情绪状态,但在面对同伴痛苦的情绪时,他们可能不会给予同伴安慰或者帮助,而是采取不予理睬的方式。这类儿童由于对情绪

3、情境有较好的认知,知道怎样会引起同伴的不良情绪体验,因而,他们有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伤害同伴的行为。  二、对“冷认知”现象的原因透视  (一)幼儿的气质差异  气质类型的差异使幼儿呈现出不同的移情反应水平。比如,黏液质的人反应性、感受性和主动性均很弱,他们情绪不易激动,也不易流露感情;而多血质的人反应性、兴奋性都很强,灵活性高,善于交际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的研究也发现:与一般儿童相比,欺负儿童者通常具有较高的神精质倾向,感情冷漠;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和生气等气质特征。  (二)家庭教养方式和亲子互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冷认知”现象与家庭教养方式和亲子互动存在密

4、切相关。目前,很多家庭都高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特别注重读、写、算等认知层面的教育,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6,对孩子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方面关注不足,殊不知这些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对幼儿未来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情感移情能力对幼儿情感的发展更具教育意义。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表现出关心他人和为他人着想的情绪情感,他们就会经常鼓励孩子尝试体会他人情感,为他人着想,鼓励合作、同情、共享等亲社会行为。另外,情感移情产生的最重要机制是幼儿切身的情感“体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互动水平,尤其是依恋水平与幼儿情感移情存在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早期与母亲或照顾者

5、形成安全依恋的幼儿,情绪健康、稳定、乐观、自信、友善。他们不仅对家人、朋友表现出高水平的移情,即使是对陌生人也会比早期没有形成安全依恋感的幼儿有更多的移情倾向,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三)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师幼关系  教师的教育行为包括教师自身因素和教育活动中的回应。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幼儿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进行学习,教师作为幼儿的“重要他人”,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榜样。如果幼儿教师之间、教师和保育员之间、教师和园长之间经常出现矛盾或关系不和谐,幼儿会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逐渐变得感情冷淡。另外,在教育活动中,不注重情感教育或挖掘活动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当幼儿表现出移情行为时,教师经常

6、采取忽视或回避,幼儿会误以为这种情感或行为是不合适的,是不被大家接受的,长此以往,幼儿就不会积极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之情。幼儿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将自己对父母的依恋转向教师身上,师幼关系的良好与否对幼儿情感移情的产生与否也存在一定的相关。  (四)同伴关系6  同伴关系在儿童生活中,尤其是在儿童个性与社会化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作用。很多研究已经证实,在幼儿园中不受欢迎、被拒绝的幼儿将来更容易出现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同伴关系不良的儿童往往人际信任度不高,因为同伴的拒绝使个体感觉孤独、无奈,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不可信的,个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得到想得到的东西,由此发展了自私的行为。也可能因

7、为各种原因个体形成了对人不信任的态度,同伴由此远离他,不愿意接近他,从而使他形成孤僻古怪、自私或攻击的行为方式。而同伴关系良好者,人际信任度高,能够体谅他人的情感。因此,幼儿中“冷认知”现象的发生与他们的同伴关系良好与否存在一定的关系。  三、对“冷认知”现象的干预  (一)根据气质差异,提供适宜指导  不同气质的人在情绪体验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活性等方面不同。虽然黏液质和抑郁质的儿童反应性和主动性弱,不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