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ID:23279721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1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2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3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4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特级教师孙双金的“登山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课堂上要登“三座大山”,一座是知识的高山,一座是思维的高山,一座是情感的高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同样需要问鼎这三座高山。每学期观摩校内外各种形式的比赛课、公开课甚多,在课堂上感同身受执教老师带领学生登知识、情感高山,遗憾的是对“思维的高山”常似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需要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问题需要的是主动思维。《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

2、文的基本方法……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将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教师千万不能当“袋鼠妈妈”,把学生装在自己的口袋里,理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作为阅读教学的要务之一。笔者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谈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课前预习,学会质疑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静心读书、潜心思考,唤醒学生的质疑意识。一般来说,每课教学之前,都要布置学生预习,质疑―――对文中不理解的内容提出问题,这应成为预习中的首要任务。学生初读课文,读到哪里,想到哪里,这个思维过程都比较随意、散乱,但这是一个真实的思维过程,我们应给予足够的尊重,充分的重视。教师不妨设置一份“预习作业单”5,从

3、字、词、句、篇上提出相关的要求,学生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后写下来,使一些自以为有价值但又无法自我解决的问题得到梳理,让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质疑的习惯。  1.在题眼处质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眼犹如人的眼睛,它是文章的中心和主题,不可轻视。抓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预习中要求学生就课题进行质疑: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2.在重点处质疑。对一篇文章的阅读教学,我们无需也无法面面俱到,往往扣住一句话、一个词便能领悟主旨,体现所叙对象的特点。那么,我们要求学生在初读时扣住文中某一个重点句中的用词展开质疑。  3.在矛盾处质疑。某些文章随着叙述内容的

4、展开,作者巧设重重矛盾,吸引学生去品味、琢磨。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矛盾,引导学生质疑。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末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文中两个“幸福”意思一样吗?她的生活那么悲惨,怎么说曾经那么幸福。由此引导学生展开“幸福的幻象”和“痛苦的现实”的对照质疑。  4.在空白处质疑。空白所起的效果往往是无中胜有,表达了一种隽永和含蓄之韵,在此处质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如,在教学《金子》一课,“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彼得的“全部精

5、力”是什么?这一点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质疑。5  质疑问难是进行思维训练的一个有效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多质疑的习惯,激发学生的思维,他们的思想怎么也闲不下来,总是不停地和饶有趣味地比较、归纳、揣摩、体会,读书的过程也就充满了思考和解决矛盾的乐趣。  二、课内学习,善于探究  学生的学习是自觉的、主动的付出,是独立的生疑、辨疑和解疑,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展示,是学生自己的拓展、运用和创新。但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承担引导、点拨的重要职责,引导学生形成准确、深刻、有序、开放的思维习惯。  1.引导学生的思维要准确。阅读感悟理应尊重

6、作者的思想和言语的表达,尊重客观逻辑判断,即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如,《雨后》一课教学,老师指导学生对文中“海洋”一词理解时,这样问:“假如你眼前有一片广场,你打算怎么玩?”二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童言稚嫩兴奋地高呼:“我要在水里滚来滚去。”“我要在这里打水仗。”“我要在这海洋里游泳。”这时我们不难发现,“在广场里游泳”是不合情理的,毕竟这里的“海洋”和真正意义上的海洋有着天壤之别,因此,这时就需要教师加以准确的思维引导,以免对学生产生错误的引导。  2.引导学生的思维要深刻。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理解能力强,能抓住文章主题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地掌握文章言语表达

7、的内涵及使用规律。学生的思维深度也是由表及里,再由内而外的层层推进深入。如,《第一次抱母亲》中对“翻山越岭”的理解,初读课文时,教师应该着手引导学生从字面上理解“母亲带着我们爬过山,越过岭”,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去读懂文字背后的涵义,这里的“山”和“岭”5蕴涵着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坎坷。学生思维的理解是有层次和梯度的,那种省略了复杂的思维训练过程,只呈现精彩的学习结果的语文课,那种以部分优秀学生掩盖其他学生学习真相的语文课,那种以游离文本的煽情代替潜心感悟语言内涵的语文课,都是不可取的,是一种“课堂秀”的教学行为。  3.引导学生的思维要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