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阿特拉津对鲫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总核异常的影响

除草剂阿特拉津对鲫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总核异常的影响

ID:23314916

大小:11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6

除草剂阿特拉津对鲫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总核异常的影响_第1页
除草剂阿特拉津对鲫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总核异常的影响_第2页
除草剂阿特拉津对鲫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总核异常的影响_第3页
除草剂阿特拉津对鲫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总核异常的影响_第4页
除草剂阿特拉津对鲫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总核异常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除草剂阿特拉津对鲫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总核异常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孟顺龙等:除草剂阿特拉津对鲫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总核异常的影响183除草剂阿特拉津对鲫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总核异常的影响孟顺龙,胡庚东,瞿建宏,吴伟,陈家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内陆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无锡214081摘要:采用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将鲫鱼(Carassiusauratus)分别暴露于质量浓度为0、0.1、0.5、1.0、5.0和10.0mg·L-1的阿特拉津溶液中,分别在染毒后的第3、6、10、14、19和24d对所有染毒组鲫鱼进行尾静脉采血;研究在不同作用时间和不同质量浓度下,阿特拉津对鲫鱼外周血红细胞微

2、核和总核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能使鲫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和总核异常率显著升高,并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短时间(≤6d)暴露时,阿特拉津与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之间在0~10.0mg·L-1范围内存在剂量-效应关系;长时间(≥10d)暴露时,仅在0.1~5.0mg·L-1范围内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而阿特拉津与外周血红细胞总核异常率之间则在所有测定时间下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同时,时间-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质量浓度下,鲫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和总核异常率均随着污染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先升高后降低,且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和总核异常率达到峰值所需时间表现为低

3、质量浓度的滞后于高质量浓度的。试验显示,除草剂阿特拉津对鲫鱼具有潜在的致突变作用,其能对鲫鱼产生较强的遗传损伤,且遗传损伤程度随阿特拉津质量浓度的增加或污染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关键词:阿特拉津;鲫鱼(Carassiusauratus);亚急性;微核;核异常中图分类号:X1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175(2008)01-0178-06孟顺龙等:除草剂阿特拉津对鲫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总核异常的影响183微核试验由Heddle[1]和Schmid[2]于20世纪70年代分别独立创建,是检测污染物对机体细胞遗传损伤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和检测化学物质毒性的一种常规

4、方法[3]。微核试验与染色体畸变实验有良好的相关性[4]。由于微核检测具有方法简便、观察容易、结果可靠等优点,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将其规定为新药、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的毒理安全性评价的必做实验[5-7]。阿特拉津又名莠去津,化学名为2-氯-4-乙胺基-6-异丙胺基-1,3,5-三嗪,分子式为C8H14ClN5,是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旱地除草剂,其能通过地表径流、淋溶、干/湿沉降等方式进入水体,从而对水生生态环境和人类饮用水源造成潜在的污染。近年来,因其使用量大、残留期长、环境水体中检出率高[8]和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等而受到广泛的关注[9]。但目前有关阿特拉津对生物毒理

5、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哺乳动物的鼠类[10]和两栖动物的蛙类[11],且结论不一。有关阿特拉津对水生生物的毒理效应,特别是对水生生物遗传毒性的研究则鲜见报道。为此,本试验以鲫鱼(Carassiusauratus)为供试生物,研究了阿特拉津对其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总核异常的影响。旨在为有关部门制订该除草剂的合理使用规章提供一定参考;为分析评价阿特拉津对鱼类的生态安全性提供相应的毒理学资料;同时也为我国淡水渔业资源和水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一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鱼类试验鱼类为鲫鱼(Carassiusauratus),取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实验场,体长为14

6、.28±0.78cm,体质量为65.99±4.75g(n=24)。试验前将鲫鱼在实验室条件下驯养两周,每天定时投饵一次,并用电磁式空气压缩机进行充氧。光暗比为14h∶10h。驯养期间没有出现自然死鱼现象。选择活动性强的健康鲫鱼进行试验。1.2试验用水试验用水为曝气一周的去氯自来水,水温20±1℃,溶解氧6.5~7.0mg/L,pH7.0~7.5,水质指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1.3仪器和试剂注射器;针头;载玻片;染缸等。120U·mL-1肝素钠生理盐水液;pH为7.4的磷酸盐缓冲液;M-G染液;1:1M-G磷酸盐缓冲液(即1体积M-G染液与1体积磷酸盐缓

7、冲液混合而成);体积分数为10%的Giemsa液(将Giemsa原液用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而成);甲醇(分析纯);w=48%阿特拉津可湿性粉剂(由常州农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孟顺龙等:除草剂阿特拉津对鲫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总核异常的影响1831.4染毒采用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对鲫鱼染毒。先根据文献[12]进行阿特拉津对鲫鱼的96h急性毒性试验,得到96hLC50值为105.94mg·L-1。为保证试验期间药物对鱼类的安全性,阿特拉津的试验质量浓度范围设在1/10的96hLC50之内,具体质量浓度为: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