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思想对松尾芭蕉俳谐思想的影响

中国禅宗思想对松尾芭蕉俳谐思想的影响

ID:23573801

大小:61.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09

中国禅宗思想对松尾芭蕉俳谐思想的影响_第1页
中国禅宗思想对松尾芭蕉俳谐思想的影响_第2页
中国禅宗思想对松尾芭蕉俳谐思想的影响_第3页
中国禅宗思想对松尾芭蕉俳谐思想的影响_第4页
中国禅宗思想对松尾芭蕉俳谐思想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禅宗思想对松尾芭蕉俳谐思想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禅宗思想对松尾芭蕉俳谐思想的影响内容摘要:中国禅宗传到日本,与日本现实社会结合,实现了禅宗曰本化,并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武家社会战乱连年,禅宗思想滋养着日本人的心灵,也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和走向。禅宗“无常”“幽玄”“以心传心”思想影响了松尾芭蕉的俳谐思想,使之形成了“风雅之诚”、“不易流行”的基本理念和“各以”、“Uf9”、“?厶”、“?X*”等美学思想关键词:禅宗思想芭蕉俳谐幽玄无常—引言佛教自S世纪传到日本后,引起了曰本社会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到了武士统治的武家社会,中国禅宗思想与曰本社会现实相结合,临济禅宗和曹洞禅宗得到上至将军、下至贫民的信仰和拥戴,实现了

2、禅宗日本化。到了室町幕府,禅宗日本化进一步发展,禅宗文化影响了当时、甚至后世日本文化的发展和走向,禅宗思想从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影响了日本,呈现出空寂、幽玄和枯淡的文化意味。本文拟分析禅宗思想对松尾芭蕉俳谐思想的影响。二、禅宗对俳谐的影响镰仓时代,中国大陆临济宗和曹洞宗传到日本,日本宗教从禅宗中吸取营养,创立日本式的禅宗流派,并在赴宋考察的日本僧人和赴日传道的中国僧人的努力下,两大宗派与日本现实融合,成为镰仓新佛教的重要代表。到了室町罨府时期,临济宗因为幕府将军足利尊氏的皈依而得到发展,在著名僧侣梦窗疏石(1275〜1351年)的提议下,幕府下令实行一寺一塔制,即每个国均建造

3、安国寺、利生塔,以祭祀战死者的灵魂,并祈祷天下太平。元中三年(1386年),室町幕府三代将军足利义满(1358〜1408)定禅宗阶位,设“五山十刹制”。这是仿照中国封建社会官僚等级和晋升制度而建立起来的官寺制度。按照这种制度,把官寺分为五山、十刹、诸山(甲刹)三个等级,僧禅要经历诸山、十刹的较低的任职之后,才能到五山担任住持。由于幕府的庇护,五山禅僧生活优裕,修道更兼修汉诗文,甚至出现“重文轻道”现象。这时期禅宗的发展进入了世俗化阶段。所谓禅宗世俗化就是禅宗思想开始全面影响日本人的精神世界,甚至可以说禅宗文化影响了日本文化的走向。由于战乱连年、民不聊生,整个日本社会形成了一股强

4、大的悲观厌世的时代思潮,从宗教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安乐则是这段时期文化的主要走向,“人们信仰超人力和自然力的神秘东西的存在,因而禅宗否定一切‘旧有’而获得‘新有’的哲理,以及超越理智分析的‘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的‘悟道’精神,其影响超越宗教领域而及于整个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就是说,禅的思想,不仅作为宗教,而且作为文学艺术思想乃至整个文化思想而被日本社会所接受”。禅宗精神和禅法的悟道精神影响了当时、甚至后世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文学、造型美术、能乐、俳谐、水墨画、枯山水庭院到五山文学,无不渗透着闲寂、空寂、幽玄和枯淡的禅文化精神。本文拟分析禅宗“幽玄”“无常”

5、“以心传心”的思想对江户时代松尾芭蕉俳谐思想的影响。俳谐,又称俳句,是世界上最短的定型诗,共3句17个音,格律是5、7、5的节奏,是日本独具特色的诗歌形式。它起源于连歌的发句,形成于室町时代。室町中后期以后,战乱连年,武士阶层卷入战争迷雾中,整个社会弥漫杀戮的气息。因此,对文学就产生了新的要求,俳谐应时代机运得到发展,其发展的中心人物是松永贞德(1571〜1653年)。贞德的父亲松永永种是当时有名的连歌师,受其影响,贞德在和歌、连歌、古典文学、歌论方面都颇有造诣。其贡献最大的还是俳谐,被称为“俳谐宗匠”。贞德的俳谐观主要体现在《油糟》、《淀川》、《御伞》、《天水抄》等作品中。他

6、认为俳谐的特质是滑稽、卑俗;注重语言形式,提出“俳言”的概念,所谓“俳言”指和歌、连歌中不使用的俗语、汉语,并将是否使用“俳言”作为与前身连歌的主要区别。贞德被称为当时的“俳??领袖”,这一时代被称为俳谐史上的“贞门时代”。之后,俳谐在西山宗因(1605〜1682年)等人的倡导和实践下,主张突破贞门俳谐语言形式的桎梏,引入新的元素,发展新的文风,从而进入了俳谐史的“谈林时代”。西山宗因主张摆脱贞门俳谐过于强调形式,尝试自由平淡的文风,其作品《西山宗因千句》(又称《西翁十百韵》)成为俳谐新风的开创性作品;另一江户前期俳人田代松意在其代表作《谈林十百韵》的“序文”中提及,倡导新俳风

7、的俳人聚集在江户神田锻冶町畅谈俳谐,因此这一派别又称为“谈林俳谐”。谈林派摒弃了贞门时代俳谐的古典趣味,认为俳谐是新兴阶级的日常生活的体现,是一种新型的、自由的文学艺术;提倡“运用俏皮、诙谐、滑稽的手法,表现崭新、奇异、活泼的文风;同时,表现手法则采用‘拔风’,即字面意思没有表现主旨,从俳句整体的准备或‘伏笔’可以获知其主旨。这种手法是谈林派的特色,这种准备或‘伏笔’的方式是人们关注余意余情世界的结果,这种方式不久就成为‘蕉风’俳谐的前提”。随后,以松尾芭蕉(1644〜1694)为代表的“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