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诗对松尾芭蕉作品的影响

浅谈汉诗对松尾芭蕉作品的影响

ID:21435907

大小:6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浅谈汉诗对松尾芭蕉作品的影响_第1页
浅谈汉诗对松尾芭蕉作品的影响_第2页
浅谈汉诗对松尾芭蕉作品的影响_第3页
浅谈汉诗对松尾芭蕉作品的影响_第4页
浅谈汉诗对松尾芭蕉作品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汉诗对松尾芭蕉作品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汉诗对松尾芭蕉作品的影响【摘要】松尾芭蕉是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极具艺术性,开创了被称为“蕉风”的创作风格,被称为“俳圣”。众多学者研究指出,松尾芭蕉的作品与汉诗有着深刻的渊源。本文从松尾芭蕉的俳句作品中遴选出与“春”“秋”相关的作品各三首,通过与汉诗作品的对比和分析,探讨“蕉风”俳句与中国汉诗之间的关系,总结汉诗对芭蕉作品的影响,分析出芭蕉以汉诗中的抒情模式为参考,表述伤春和悲秋的情怀。【关键词】松尾芭蕉春秋俳句汉诗松尾芭蕉擅长借景抒情,文笔清淡,格调高雅清幽,诗意隽永。由于诗歌创作的伟大成就,他被称为“俳圣”,也被赞为《万叶集》之后的“最伟大诗人

2、”。很多学者对日本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发现从上代的模仿到近世,日本的和歌和俳句受到汉学的影响颇多。笔者研究能力有限,试通过对比分析汉诗和芭蕉俳句中的伤春悲秋的作品,来探究汉诗对芭蕉文学创作的影响。一、蕉风徘句与汉诗的渊源芭蕉有很高的汉诗文素养,他提倡庄子哲学的反俗精神,可以说对汉学的憧憬和崇拜是芭蕉文学创作的根源。很多学者指出,“蕉风”徘句与中国的李白壹令y厶得夕9」这首俳句是芭蕉当时困顿生活的写照,也是激励自己在生活的不安中前行的体现,这和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处。可见,芭蕉的作品中,受到汉诗的影响因

3、素处处可见,笔者将从芭蕉作品中遴选出几首与春秋相关的作品,具体地来分析汉诗对芭蕉徘句作品的影响。二、与“春”相关的诗句对比1.「象命分屮雨C西施水乜花」这首徘句可以翻译为:象泻蒙蒙细雨,淋在合欢树的花上,楚楚可怜似西施。西施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汉诗中歌咏西施的作品很多,其中,李白的《咏苎萝山》中就有“西施越溪女,出自芒萝山”的诗句。2.「行<春屮分B啼各令目C乙泪」这首俳句是芭蕉创作《奥©令道》,开始旅行之路之前的作品。作品中饱含了作者前途未卜的伤感之意。这与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抒情模式如出一辙。3.「芑去占圭旮事思7出玄令@加旮」这首徘句

4、,是芭蕉回到故乡伊令R时所创作的作品。实际上,两千多年前樱花已经在中国有种植的记载,汉诗中也有不少歌咏樱花的作品。其中,白居易的《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中便有“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的描述。三、与“秋”相关的诗句对比与“秋”相关的诗句对比,笔者拟将杜甫和芭蕉的作品进行对比,因为在咏秋的作品中,诗人通常表示一种悲秋的感慨,在这方面,唐代的杜甫和芭蕉都以秋为命题,创作了大量的思考人生的作品。1.「髭令L?吹暮秋令@乂>/、令1万子、/」这首俳句可以理解为芭蕉的自我描写,感慨“暮秋长喈吁,伤时叹世者谁子?西风掠髭须!”而杜甫在《白帝城最高楼》中,有“杖

5、藜炊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的感慨,同样也是忘我中感慨人生之语。2.「猿奁令人令巫婴饲铯物L0加(乙」这首徘句是描写,在听到悲愁的猿声之后,对瑟瑟秋风中被抛弃的孩子的怜悯之情。“猿”,做断肠之意理解,源自于中国故事中母猿被人掠走孩子之后发出悲切的哀鸣的故事,在很多汉诗中被引用到。而杜甫的《秋兴八首》中“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椿”就是引用了这一典故。3.「野分LT盥(乙雨奁令<夜加旮」这首徘句是芭蕉38岁时所做,是其闲寂风格作品最初的代表,描述了其生活的窘况。作者在自我安慰中,联想到与自己境遇颇为相似的杜甫,在贫困生活中被放逐的经历。而杜甫在其作品《茅屋为秋

6、风所破歌》中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句子。四、小结从以上的分析来看,芭蕉的作品很自然地参考了中国的汉诗,借用了相似的抒情模式,充满了汉文化色彩。芭蕉的“秋”主题作品一半以上都是借鉴了悲秋的抒情模式,诸如「野占6L奁心(乙风®t身加旮」「枯枝(乙加弓玄®匕玄少0秋®暮」「二©道中行〈人旮秋©暮」等作品,都充满了淡淡的悲伤。总之,想要了解芭蕉俳句的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就必须懂得鉴赏在其作品中汉诗的影响要素。对芭蕉作品和汉诗再进一步进行详细的研究,将对理解俳句的文学和文化的双重意义以及中日文化交流有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1]渭渠.日本文学思潮史[M].

7、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2]关森胜夫,陆坚.日本俳句与中国诗歌[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3]刘艳.谈汉诗对松尾芭蕉徘句的影响[J].山花,201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