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弥儿》看卢梭的教育思想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教育思想

ID:23664814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9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教育思想_第1页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教育思想_第2页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教育思想_第3页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教育思想_第4页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教育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教育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爱弥儿》看卢梭的教育思想  摘要卢梭是启蒙时期法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影响深远。《爱弥儿》是进步教育小说,卢梭通过其虚构的小说主人公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历程,系统地表达了他独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关键词卢梭、自然教育、教育目标、教育进度  一、时代背景与哲学基础  了解卢梭的生活时代和社会内景,特别是当时的教育情况是理解卢梭教育理论的不二法门,进而能掌握卢梭教育思想的历史根源和历史意义。  十八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行会行将崩溃的时期。轰轰烈烈的资本主义

2、革命即将到来。这种情况在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的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贵族和僧侣拥有大量的土地,控制着财政大权,残酷剥削和掠夺第三等级,特别是广大的劳苦大众。同时封建统治者还极为突出的利用宗教迷信来麻醉人民的思想意识。教会推行原罪论,宣称人生来有罪,要想成为天国公民,必须克己苦修以求永生。这使得当时的教育是通过对幼儿的种种束缚而改变幼儿的本性,根除儿童的恶源。因此学校课程以宗教神学为核心,要求德育重于智育,教学方法上强制向幼儿灌输传统偏见和死记宗教信条,并以严酷的纪律与体罚作为辅助。卢梭在《爱弥儿》中曾用大量的事例描绘和抨击这种教育现象。  与封建教育相对

3、,卢梭高举自然教育大旗。他认为人性本善,人之所以堕落是由于社会的原因。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因而主张自然教育,是儿童回归人的自然状态,遵循人的自然倾向。教育的使命就是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要求,免受外界影响,自由的发展。  于是卢梭以“性善论”为根据和以“率性发展”为原则,通过他虚构的对爱弥儿的教育过程在培养目标、教育进程、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提出了新的教育主张。  二、卢梭的教育思想  (1)教育目标  卢梭指责当时的贵族教育,认为这些用阶级身份做模子来培养人的教育只会使人的天性不能自由的发展,指挥是人失

4、去适应自然发展的能力,叫人定型化、僵化。为了推翻这种教育,卢梭呼吁培养自然人。他说:“教育的目标是什么?照我们所知而言,那就是自然的教育。”  卢梭在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标后,便从积极方面说明自然人所具有的特征。卢梭认为率性发展的自然人必须是身心调和发达的人,绝不会只求心智发展而使身体虚弱,也不会叫身体与心智都处于衰弱之中。卢梭以爱弥儿为代表来描述道:“至于我的学生,宁可说是自然的学生,......只是因为他永远在动,他就不得不注意许多事物,认识许多力量,他不久便获得许多经验.他以自然为师,而不以人为师,而且因为他并不意识到他在学习什么功课,所以他的学习便进行的极

5、为迅速。这样,他的身心便共同活动着。他永远去实行自己的观念,而不盲从别人的意见,因此他把思想和行为打成一片,他的健康和体力日渐增进,他的智慧和明察也日有发展。这就是达到身心共同发达的途径。这种途径使人有哲学家的理性和运动家的身手。”  总之,卢梭所希望的自然人,并非野蛮人,而是直立行走于社会的文明人。他身体强壮,心智发达,而又感情丰富,能仁能爱,因为身心能力协调发展,故能适应各种客观发展的变化。  (2)教育进程  三、对《爱弥儿》中教育观点的思考  在对《爱弥儿》中教育观点进行阐述时,一方面体会卢梭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提出“自然教育”的气魄与思想的可贵,另一方面却也为卢

6、梭思想中的偏激与浓重的个人感情杂融于教育理念中感到卢梭的可爱。  自然人性论是卢梭全部的思想的基石,自然的“自然教育”就成了他全部教育思想的核心。。在卢梭的论著中,他的“自然”基本上有三层含义。其一,实体意义上的“自然”,即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自然界。卢梭是一位悲苦的浪漫主义者,在他颠沛流离的一生中,美好的大自然一直是他心驰神往的人间仙境。其二,历史意义上的“自然”,即在时间上存在过的一种自然状态。如果说前一个“自然”是指远离都市、远离人群而与“社会”相对的话,那么后一个“自然”则是与现代文明相对,于原始的野蛮人的那种闲散相对,不平等的生活是永远不会出现的。其三,心理学

7、意义上的自然,要符合自然规律,要尊重儿童的天性,这些被认为是自然对我们的要求。“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是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他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时……我怎么不感到愤慨,怎能不断定这种做法对他们没有一点好处?欢乐的年岁是在哭泣、惩罚、恐吓和奴役中度过的。你们之所以这么那可怜的孩子,是为了使他好;可是不知道你们却招来了死亡,在阴沉的环境中把他夺走了。”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按照人的天性处理人的欲念,这才是为了人的幸福我们能做的事情。坚信自然能拯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