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要求”背后的需求

读懂孩子“要求”背后的需求

ID:23729703

大小:10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读懂孩子“要求”背后的需求_第1页
读懂孩子“要求”背后的需求_第2页
读懂孩子“要求”背后的需求_第3页
读懂孩子“要求”背后的需求_第4页
读懂孩子“要求”背后的需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懂孩子“要求”背后的需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读懂孩子“要求”背后的需求  作为一名家庭教育领域的宣讲和咨询工作者,我经常会接到各地家长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类就是“孩子提的要求总是莫名其妙!他们为什么会提那些让人生气的要求?该怎么办?”  这个月初在河北某县,一位父亲带着儿子找到我,问的正是这个问题。“这孩子刚上初二,这两个星期天说不想上学了,要去打工。我怎么可能同意他!可他又偏偏认准了就提这个要求,老师您给看看怎么办。”  细细问来,孩子说,打工是想挣钱,有了自己的钱,好买个手机。  我继续问:“为什么买手机不向爸妈提,而非要出去打工呢?”  孩子回答:“没法和他们提!去年开学的时候,因为家里和学校远,要

2、买个自行车,向爸妈提了买个山地车的要求,爸爸答应了,但同时提出了考试排名的要求,还和我签了‘合同’,明确写了排名要到年级多少名。”  我问:“这个排名,你实现了吗?”  孩子的父亲插进话来:“当然没有!车买了,骑了几个月,不新鲜了,考试的事,早忘到脑子后头了吧!”  我问孩子:“当时想买个山地车,是什么原因?”  答:“大家都有山地车,每周末大家一起骑车进出学校,骑个破车自己觉得不好意思和朋友们在一起。况且,也用不了多少钱。”  问:“排名的事呢?”5  答:“我该学的也学了,没干别的,我入学的时候排名就靠后,一学期就要提高那么多,不可能。”  孩子父亲抢一句:“那买车

3、之前,签合同的时候,你咋不说不可能?”  孩子默然。我提示孩子父亲,这个环节,由我问孩子,父亲不要随便插话,以免谈话陷入对孩子过往的指责。  我问孩子:“为什么要买手机?”  答:“大家都有。和山地车一样。”  问:“出去打工了,还上学吗?”  答:“先打一段时间吧,挣些钱。我们学校有同学出去打大半年工又回来的,留一级接着念。”  问:“所以学还是要上,至少应该读到高中毕业吧?”  答:“当然。初中还没毕业呢,以后说出去让人笑话。”  我接下来引导孩子的父亲去思考:“孩子出去打工的要求背后的需要是什么?”  答:“需求的是自己能支配的钱。”  问:“钱满足他什么需要?”

4、  答:“买东西,买手机。”  问:“买手机满足他什么需要?”  答:“别人都有呗,攀比呗。”  我说:“5我认为,如果大家都有,而孩子也想有一个,这不全是攀比,而是基本的求同心理。大家都有而我没有,会有一种被团体遗漏的感觉。我们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和大家差不多,会让我们有安全感;否则,会有恐慌和焦虑。你觉得呢?”  “也是。”父亲回答说。  对于买手机这件事情,我建议孩子的父亲把它与学习积极性、山地车合同的前车之鉴、成绩提高等方面独立出来。孩子初二了,同学都有手机,从联系方便的角度,可以考虑给他买一个。作为理论铺垫,我和这位父亲重新温习了一遍人的5个递进的需求层次,也

5、就是马斯洛需求理论:  对食物、空气、水和休息的“生理的需求”  对秩序、安定、免于恐惧的“安全的需求”  对存在于群体中并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爱和归属的需求”  得到高评价和尊重并尊重他人的“尊重的需求”  发挥潜能、完善自己的“自我实现的需求”  “孩子的有些要求,可能看起来是莫名其妙的,但和需求层次联系起来,你会发现,有些要求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值得同情的。”  “可是他不说明白,谁能想到这么多?”父亲说。  家长的这种无奈也是可以理解的。孩子把心理需求换了表述的方法,是一种自我防御和保护,但也让家长难以捉摸每一个要求背后的真实需求。那么应该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

6、,要保持对孩子生存状态的基本判断,看看孩子的前4个需求层次中的需求,是不是没有得到满足。要让判断简单易行,我给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检查表》这个工具:  看完表格,这位父亲表示能够理解:“很详细,如果这里头哪项没达到,孩子这方面的需求就可能没有满足,就会提要求。”  “是的。”我点点头,“5如果相关的需求没有满足,那么孩子就可能提出相应的要求。出于自我防御和自我保护,这种要求通常不会很细碎,乍看起来可能都是莫名其妙、不可理喻的,比如要在网吧过夜、不去上学、不参加考试之类的,但其实背后都有一层需求的缺失,在等待被满足。看到这层需求的缺失,尊重孩子的感受,就是了解孩子内心的开

7、始。”  “我明白了。”这位家长把表格折起来,但又问:“可是,孩子好多事情不和我们说,很多情况我们不了解啊!”  我把折好的表格打开,指给他:“安全的需要”这个层次,有“没有受到体罚”、“家庭能带给孩子安全感”项目;“归属和爱的需要”这个层次,有“孩子在家中受到重视”、“亲子关系稳定”两项。“不体罚孩子、营造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围、重视孩子、维持稳定的亲子关系,这是做家长的要做的。做到这些,不但满足了孩子的几项需要,更重要的是由此孩子会信任你,把真实情况告诉你。”  家长点头,踏实地把表格装好,回头对儿子说:“手机不给买贵的,一会我和你去挑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