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ID:23998607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_第1页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_第2页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_第3页
资源描述: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邹峰(九江市星子县二中)摘要: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还应导入相应国家的文化,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意识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557(2009)S1-0193-01经过近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的探索和尝试,在教学中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不但切实可行,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文化导入的课堂教学策略这一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

2、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以下分别从词汇、听说、课文、语法教学四个方面,论述英语文化导入的课堂教学策略。一、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词汇教学的难点并不在于词不达意的读音、本义,而在于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英语词汇在许多方面与汉语词汇存在着不对应现象。如: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的不对应上。要让学生了解:这是由于不同的民族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而造成的。在这类词语中,尤以表达动物的词最具有代表性。此外,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

3、等值主要表现在概念意义、内涵意义和搭配意义上,教师都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学生正确、恰当地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际。一、挖掘课文的文化信息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内容丰富,不少课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课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讲授“DifferentLdeasaboutFoodandDrink”一课时,可引导学生自己来对比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差异。根据课文内容,学生不难获得以下信息:中国人喜食鸡肉、鱼和海

4、鲜,美国人爱吃牛排;茶在中国和英国都是thenationaldrink(举国饮用的饭料),但英国人喜欢在茶里加糖、牛奶或柠檬。接着我提问学生“‘红茶’英语怎么说?”学生都不假思索地答道:“redtea”我作了解释,由于中国人和英国人着眼点不同,同是茶,我们中国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颜色,故称“红茶”;而英国人注意到茶叶本身的颜色是黑色的,故称“blacktea”。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不能完全用母语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学习中。此外,要向学生说明,英语中“tea”的词义与“茶”并不完全对应,除了指“茶”,还可指“茶点”。这样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使学生对课文

5、的理解不是很肤浅地停留在课文所提供的那点信息,而是向他们开启了一扇了解茶文化的窗口,比单纯地讲解课文内容有趣生动,因而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兴趣。一、体会语法的文化影响语法是语言的结构方式,它提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易犯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的错误,这在做中译英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如要表达:“他是我父亲的一个朋友”,容易受汉语的影响,说成“He’smyfather’safriend.”的学生仍大有人在。有些学生虽然知道应该说:“He’safriendofmyfather’s”,却并

6、不理解为什么myfather后还要加“’s”。因为学生认为“of”结构已经表示了所有关系。究其原因,这与学生不了解英汉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有关。因此一定要让学生了解: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综前所述,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还应导入相应国家的文化,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Brembeck说:“采用只教语言不教文化的教学法,只能培养出语言流利的大傻瓜。”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英语,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并且在交际中正确使用

7、英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